根据3月30日,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职业培训行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受终身学习理念普及、政策鼓励、资本支持等因素影响,职业培训预计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超2700亿。但随着“嗨学网”去年被央视点名,职业类培训机构的问题也被曝光。
其中,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师资造假等问题最为突出。为此,北京晚报《教育周刊》通过调查,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建议,发出消费提醒,以避免消费者陷入消费误区。
中公教育笔试协议班承诺“不过退费”
中公教育未按约定退费
机构招聘门槛低 “名师”受训仨月就上岗
打开很多职业培训机构的网站会看到,这些机构对其培训项目的师资团队宣传中,都会冠以名师团队、精英团队等名义。据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名师团队、精英团队中的一些老师的资质却存在问题。
以中公教育的建设工程类培训为例,打开该培训中的企业合作团体培训页面会发现,这个培训项目的很多授课老师都以名师进行宣传,其简介中也都有很强的专业、从业背景。但经调查了解,有些名师的真实资质却与宣传中的不符。
比如,该项目的名师介绍中有个赵老师,同时该老师也是该机构二级注册建造师培训项目的主讲老师。其介绍为“长安大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但本刊在通过国家住建部官方网站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上查询后发现,一级注册建造师的人员数据库中并没有赵老师的名字。
曾在达内教育接受过IT类机构培训的关君(化名)表示,名师宣传其实是机构招生营销的一种手段。真正上课的老师多数情况下是名师和普通老师组合而成,而非单纯的名师授课。“运气好了是名师授课,运气不好就是普通老师。”
自2009年起,就在职业培训机构从事师资招聘、培训工作10余年的海波(化名)认为,利用名师效应是职业类培训机构惯用的市场营销手段。尤其是在以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为内容的人才招录考试培训机构中更加明显。“这个行业非常特殊,对于市场而言,名师意味着课程质量、通过率,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机构的时候一般是‘看人不看店’,跟着名师报班。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经常出现小机构的原因。而这些小机构的创始人一般都是从大机构出来的名师创建的。”
另据调查发现,这类培训机构中的有些老师都是在校大学生。
曾经在文都考研工作过的闫旭(化名)就透露,考研培训机构在聘用老师方面,尤其是讲专业课的老师特别喜欢聘用在校研究生授课。“主要是这些在校(研究)生刚刚通过考试,对专业课的笔试、面试内容都比较熟悉。”据闫旭讲,文都总部就在北京某师范类高校对面,所以他们机构中有关这个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的老师多数都是这个高校的在校生。
不仅如此,比如华图教育在其校园招聘的幼教助教、讲师职位要求中,也只要求应聘该岗位的人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学前教育相关专业,有教学经验者优先;熟悉教师招聘、教师资格等考试,表达能力强,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普通话标准……”至于应聘人员是否有工作经验,是否已经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以及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都没有进行要求。
为什么还没有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就可以在这些机构胜任授课老师?
在职业培训行业从事管理工作了近20年的王明(化名)表示,除了刚才闫旭提到的原因外,还因为现在职业培训市场升温,求大于供,机构的快速扩张,急需扩充师资队伍满足机构发展的需求。“此外,还由于这类培训机构更多提供的是助考服务,老师提供的服务多是政策讲解、训练方法指导等,加上国家对于这类培训的师资并没有做出严格规定。所以,这些机构招聘老师的门槛其实并不高。有的授课老师甚至还是没有毕业的在校大学生也就不足为奇。当然,这些老师人力成本低也是一个原因。”
此外,海波还提到,“很多机构在业务高峰期时,比如在多省公务员联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期间,由于需要大量老师授课,所以就采取了压缩速成的方式对新入职的老师进行培训。”据他介绍,一般情况下,机构的老师从新入职到能够独立上课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有时甚至只培训1个月就被安排授课。
本刊就此通过调查了解到,像华图教育这样的机构口头上虽说需要培训一年后才能带班授课,但是当提到有带过考研培训的经历后,该机构立刻改口称不用培训一年也可以直接带班授课,并可以将简历推荐给人力部门。
根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教育培训消费舆情数据分析显示,教育培训消费负面舆情中,宣传误导舆情在教育培训消费负面舆情中排第二。其中,夸大师资信息115047条,占比29.65%。
招生宣传花样多 保过班保障班有套路
2021年3月18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举办注册消防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24类职业资格培训的社会机构,明确了培训基本规范的“负面清单”,包括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培训效果等,并专项治理培训机构宣传“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等行为。
虽然机构不再用“考试包过”进行宣传,但在调查过程中,本刊发现像中公教育、华图教育等机构在其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注册建造师考试等培训项目中存在变相承诺包过的现象。
比如,中公教育的注册建造师“保障班”类型。按照该机构客服人员的介绍,保障班是保证通过率的意思。学员只要把机构提供的资料、考点消化,理解了,学了,背了,通过考试是不成问题的。据悉,这个班型每个班的人数20人,通过考试的人有15至17人,算下来平均每个班通过率在80%左右。另外根据其培训协议,如果不通过考试也是可以退费的。
对于培训机构在招生上打出的各种“保过”“保障”协议班,王明认为这都是机构的营销手段。“由于有些职业类招录比例低,这种班型的出现可以打消学员报班时的心理顾虑,从而提高参培率。此外,机构会利用这种班型培训协议的漏洞故意延长退费时间造成‘退费难’。”
2020年7月14日,中公教育就因为退费纠纷数量居高不下,被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尚德机构在2020年度全年各种消费投诉问题中,退款问题占比58.065%,霸王条款问题占比16.129%。
“一般而言,机构的各种协议班费用是支撑机构正常运营的重要部分。以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为例,一般协议班的培训周期从培训开始到面试公示结束,周期都在3个月左右,且费用也不低。这就让培训机构在此期间可以将收取的培训费转作他用。”在培训机构从事地方市场营销工作的胡庆(化名)表示,机构所谓的不过退费的标准一般是公务员招考组织部门的公示文件,而不是学员自己说的没有通过考试。所以,就算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提出退费申请,机构也会根据协议中的各种条款进行拖延,甚至不予退费。
“考研培训的保过协议班的问题还存在偷换概念等问题。”据闫旭透露,文都考研推出的高端彩虹卡业务,号称保过。多数学员都能通过考试,但未必能进入自己心怡的学校。如此,机构的学费也一分不退;即便学员没有通过考试,机构也会优先推荐其第二年继续学习,也不进行退费。如果学员坚持退费,由于协议很多条款都有利于机构,因此,机构也会按照协议中的条款拒绝退费。
此外,本刊还发现,像达内教育还存在向消费者承诺职业资格证书挂靠的情况,而这也是此次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项整治行动中,明确培训基本规范“负面清单”中的一项。
学员签约问题多 超期收费培训贷需谨慎
除了专项治理培训机构宣传“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等问题,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此次行动中,还将针对机构预付收费超过3个月等问题进行治理。
虽然如此要求,有些机构在预付收费问题上依旧存在问题。关君透露说,达内教育就存在预付收费超过3个月以及签订“培训贷”等违规收费问题。
根据这一线索,本刊对达内教育部分课程调查了解后发现,该机构的“UID全链路设计高手班”课程周期4个月,收费21800元。当本刊询问该机构课程顾问付款方式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要么一次性付款,要么走分期。
当追问其怎么分期付款时,该工作人员又介绍说,分期付款是和银行、电子金融平台等第三方合作的,具体分期付款可以考虑分18个月付清。其中,前6个月每个月300元左右,后12个月每个月1千元左右。另据介绍,这个分期付款只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就可以办理。此外,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因为还有活动,所以如果考虑分期付款的话,前5个月是免息的。
不止是达内教育,中公教育推出的“理享学”项目也在2020年的时候被曝光存在问题。据报道称,该项目的背后是一种分期贷款,不少学员反映,当要求其退款并撤销分期贷款时,中公教育又会以种种理由拖延退款时间。就这样,中公教育利用时间差形成数额巨大的资金池,以往30至40个工作日才能办理的退款,疫情期间被拖的时间更长了。有些学员因为未按时还款,还上了征信。
对此,王明表示,机构推出的分期付款服务,有的就是变相的小额贷款。“这主要也是抓住了学员,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员超前消费的心理。通过各种话术让他们认为不用缴纳高昂的学费就可以免费学习。这其实也是机构的一种营销手段,为的就是制造出学员报名火爆的假象,以此获得市场更好的口碑。”
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宏坤律师表示,这种“培训贷”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培训机构的课程顾问在给学生介绍贷款产品时,往往只介绍产品的优点和便利性,对贷款利率、手续费、服务费、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学生容易被培训机构“洗脑”而在冲动中签下贷款协议。实践中,这种贷款利率并不低。考试没过的学生可能还没有等来及时退款,就被贷款公司催债了。因此不建议接受这样的贷款协议。
来源:北京晚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