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和音乐发烧友、音响发烧友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出音质、音色、声场、频段、分辨率、动态对比度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对于不懂音乐和声学的小白来说,这只是雾里看花。
边肖现在用简单易懂的词语向你展示这些词语的概念意义。
00-1010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很多人把它和“音色”混淆了。
音质如何?
当你说一双鞋质量好的时候。你一定是指合身、舒适、耐用,而不是看起来好看或时尚。同样,你说一件音响设备音质好坏,也不是在说它的水平和定位,而是特指这件音响设备是否经得起听。好像穿不上也不合身。
一件音质好的设备,说明它是舒适耐用的。不用讨论听起来舒服好听的原因。这是专家的事。你只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判断。
有些设备功能强大,速度极快,分辨率很强,但是不耐用,可能是音质的问题。一台好的音响设备,它的音质应该像好声音一样,让人百听不厌。可能我这么说你还觉得很抽象。其实我还可以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提到布,你会说:这种料子质量很好。当你在吃一块牛排时,你会说:这块牛排肉质很好。当你表扬一个孩子的时候,你会说:这个孩子资质非常好。
所以,当你听一件音响设备或者一件乐器的时候,你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可以清楚地知道“素质”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高贵、好、美的音质意味着这个设备的性质很好,听起来让人很舒服。可以说音质是音响设备中最重要的环节。
00-1010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把小提琴的音色真的很冷,这把小提琴的音色真的很暖,指的是小提琴的音色。
声音和光一样,是有颜色的,但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越温暖,声音越柔和;音色越冷,声音越硬。太软或太硬肯定不太好。有时候音色也可以用“高贵”“优美”这样的词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自然的。
但是,就像布一样,布的质量是指它的材质,而布的颜色是指它的颜色。他们之间还是有明显的界限的。在音响设备评论中,音色就像颜色一样,指的是其独特的颜色。
有些装备的音色是黄色的,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冰冷的,甚至你稍微有点担心就可以说是蓝色的。总之,音响设备就像乐器一样,几乎离不开越贵的音色越美。一把200万美元的小提琴,音色可能很美,带着金色的光泽;一把5000台币的小提琴的音色可能看起来像一幅褪色的画。
虽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美”还是有大家公认的“共识”。你不能说一个面朝天空的人就是美的化身。同样,你也不能说一件蓝色音色很酷的装备就很美。
这是我们对音色美的共识。
00-1010频段是指声音频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频率从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语音频率范围集中在80 Hz到12 kHz之间。不同的频段对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20Hz-60Hz段,这种提升可以给音乐一种强烈的感觉,给人一种响亮的感觉,如雷。抬得太高又会浑浊,导致清晰度差,尤其是低频响应差,低频重的音响设备。
60Hz-250Hz,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包含了节奏的基本音,包括节奏的音高和主音。它与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征。提高这个段可以让声音饱满,过高会发出隆隆声,而衰减这个频段和高中学段会让声音变细。
20 Hz-4 kHz区间包含了大部分乐器的低频谐波,这也影响了人声和乐器的清晰度。调节的时候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得很平淡。如果推广太多会让声音听起来像电话里的声音;比如过度提高600Hz、1kHz会让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果3KHz提得太多,会掩盖语音的识别音;比如过度提高1kHz和3kHz会让声音有金属感。因为人耳对这个频段比较敏感,一般不会调节这个区段,过度抬高这个区段会造成听觉疲劳。
4KHz-5KHz,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提高这个频段,使人们感觉到声源和听者的
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
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洪亮,但不清晰,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
音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音场实际上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乐队所排列的形状。
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音箱指向性的影响,比如房间的宽度大于深度或者深度大于宽度,音响所播出来的声场实际上或多或少与原录音时的情形是有差异的。声场技术就是让展现在聆听者面前或环绕四周的那种三维的空间感和录音时尽量一致的技术,是对录音现场、还音系统以及编码、解码的规范。
音场有位置、宽度、深度等描述维度。
解析力
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
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这就好像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来讲一样。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
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
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得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
动态对比
强弱对比也可以说是老外所说的动态对比,也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
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极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大声,但是它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虽然大声,但是动态对比并不大。
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这种细微的强弱对比就像水波荡漾般,远远看好像不动,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细微的在波动。
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声音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
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
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