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剪辑?剪辑对于故事的构成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进行剪辑的主要理由,是要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讲述具体的故事:引导观众观看我们想要他们看到的,理解我们想要他们理解的。
一、为故事的顺序而剪辑
这是一个简单的三镜头的序列:
(A)桑德拉开车回家,从车里下来。
(B)她走到前门,打开门,然后发现……
(C)有一个贼正在偷她的电视机!
按照这样的顺序,这三个镜头(图 21-1)告诉我们的是桑德拉回家,发现家里有贼的故事。这是完全从桑德拉的观点来讲的。因此我们看见这个贼的时刻,也正是桑德拉发现他的时刻。所呈现的效果是我们(剧中人物和观众)在开门的时刻都大吃一惊。
在剪辑过程中一个更广泛的创造性的根本考虑,是故事的顺序:镜头接镜头,场景接场景,它们跟故事的事件是如何关联的。同样的素材,如果用不同的顺序,讲述故事的手法就不同。例如,把这三个镜头的顺序重新排列(图 21-2):
(A)有个贼在桑德拉的家里偷电视机!
(B)桑德拉开车回家,从车里下来。
(C)桑德拉走到前门,打开门,然后发现贼……
这个序列不再是从桑德拉的视点来讲故事。而是观众已经看见贼在偷,并且比桑德拉先发现,观众所知道的信息也多于桑德拉。问题是,观众拥有桑德拉所没有的信息会怎样呢?
他们会预期桑德拉撞见贼在盗窃,我们希望观众为她感到害怕,担心她一开门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是序列的要义:让观众比剧中人物多知道一点点信息,使他们预期下一步的冲突。
这样,只是通过简单地重新排列相同的镜头,不仅改变了观众对事件的预期,还改变了他们的情绪感受。在前一种序列里,观众的情绪感受是惊讶,而在后一种序列里,观众的感受是提心吊胆。两者都很强烈,于是导演和剪辑师就要决定哪一个序列对故事来说最好。
二、为突出戏剧性而剪辑
想象在一个空荡荡的公寓里(图 21-3):
大全景镜头:一个男人进入公寓房间,走到桌子前。他在寻找什么,翻动桌面上的东西,碰倒了相框,然后打开抽屉,取出一封信,塞进口袋里离去。
我们当然可以照实际场景拍——大全景镜头,单一角度,单一镜头,不加剪辑——就跟在话剧舞台一样。有人会说,这是以最民主的方式来表现这场戏,让观众自己决定何时看到什么。下面是这场戏的一种解说(图 21-4):
(A)大全景镜头:一个男人进入公寓房间,走到桌子前,寻找某样东西,他在桌面上翻找,碰倒了一个相框。
(B)在他打开抽屉时,剪辑一个近景:露出一封信。
(C)剪辑一个特写,他阅读这封信的表情;可以看见他因焦虑而出汗。
(D)剪辑回抽屉(使用特写镜头),只见他发抖的手进入画面中,慢慢把信抽取出来。
(E)再剪辑回前面的大全景镜头,这个人把信揣入口袋,然后离去。
在恰当的时刻,把特写镜头剪辑进一场戏,会突出其戏剧性,即发现那封信,把它变成一个引起注意的焦点。另外,从信的特写接到人脸焦虑的特写,暗示了两者之间复杂的关系。虽然不是很直白,但这封信对他显然很重要,这样就展开了一个悬疑故事。观众因而开始疑惑:这封信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再试一试通过剪辑做不同的解说(图 21-5):
(A)大全景镜头:一个男人进入一间公寓房间,走到桌前。
(B)剪辑到一个中景镜头,表现他在翻桌面上的东西,寻找某物。
(C)剪辑到一个特写镜头,展现了一个相框中他与一个漂亮女人的合影,他毫不在意地碰翻了这个相框。
(D)剪辑到一个中景镜头,表现他显然没有注意这个照片,而是拉开抽屉,取出一封信,然后塞进口袋。
(E)~(F)在他离开房间时,用特写镜头剪辑回相框,它朝下反扣着。
这时,这场戏不再以那封信为焦点。我们不会问他为什么焦虑地找那封信,而是会问把相框碰翻意味着什么。我们猜测这会变成一个线索 — 如果有人注意到相框被碰翻,会知道他曾经来过。我们甚至会疑惑,照片上的女人是谁。
总结:
电影非常依赖剪辑来创造和突出戏剧性时刻和细节。但是,没有低潮就没有高潮。多数电影都是通过直接表现,或通过特别的剪辑来凸显重点的戏剧性时刻,办法是在恰到好处的时间剪辑特写,或者用一系列生动、极好的平行并置,或者尽力使用间断跳接,或者使用各种场景所需要的视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