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b站有必要做论坛/讨论组吗?b站为什么要做好“必切”?你考虑过这两个问题吗?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一、B 站有没有必要做论坛/讨论组
最近沉迷于魔戒,渴望和有相同爱好的人有日常互动。
那么一个问题就产生了:b站为什么不针对某个话题设立一个贴吧形式的交流通道,让某个领域周围的粉丝在这里更顺畅的交流呢?
参考豆瓣。每次关注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总会刷评论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习惯~
盖楼,豆瓣树视听评论区
像我这种利益驱动的用户,想在b站和同学交流,只能以某部作品为媒介。所有交流主要在弹幕和作品评论区。但离开某个作品后,想在b站开主题交流,发现无处可去。如果有岂不是很好.一个主题为《魔戒》的交流空间?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陈睿之前采访的一段话,发现他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想做的是通过产品设计,让b站成为最灵活的社区。比如我故意降低b站的社交属性,让用户少见面。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贴,打死我也不干。把b站做成一个以内容为中心的社区,会因为用户规模的增加而大大降低原有用户的体验。用户每次见面,只在视频底部见面,社群就扩大了十倍。只要这种内容还存在,他就会觉得这种氛围没有改变。
原来他是从社区氛围的角度考虑的。
按照这个理论,如果b站真的有一个主题为《魔戒》的帖子,那么可能会涌现出一大堆充满激情且不客观的讨论,一群“一星”一群“五星”的争夺战,想一想脑袋都要爆炸了。
b站建立了一个以作品为中心的庞大社区。人们在这个公共区域闲逛和看视频就像走在社区的街道上一样。偶尔会见面聊聊天,但还是会回自己家。如果你遇到值得交朋友的人,注意。平时交流不会太密集。如果再见面,多聊聊。比如看到对方的消息,给个赞,留言。但是b站不希望大家都涌向一个主题咖啡馆坐下来聊。
这是公共区域人与人之间的弱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和中间人,并不急于进入自己的私人领地。《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提到了这一点: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必须有明确的界限。
二、B 站的必剪,终于成为 UP 主可以认可的剪辑工具了
如果你也是短视频创作者,那我问你,用什么视频剪辑软件最好?
曾经,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剑影”!这是一个字节跳动生产的短视频编辑软件,非常非常好用,免费,有PC版。但现在我想说,我不得不使用来自b站的“必剪”,这是我在b站创作的最适合手机的视频剪辑工具,剪比剪好,显然更了解UP主的需求。
剪刀从去年开始被引进。我试过一次,然后就放弃了。当时感觉在核心功能上和剪刀还是有差距的。时隔一年,再次尝试,发现功能已经完全匹配,核心多轨剪辑能力,AI字幕,AI配音,视频图片素材库,版权音乐库。
它给了我很多惊喜!以下独家功能,我要充值b站!
比如b站,以“中文视频”的创作为主流,批量提供视频粗切功能;UP需要经常求三通和关注,相关贴和动态效果都有;如果你是游戏UP的高手,在游戏直播内容方面,你也有一键制作视频的功能;制作完成上传时,还贴心提供了以b站为特色的封面模板,可以直接套用,避免了切换美图秀秀和黄油相机做封面的苦恼。
这些功能真的是可以让用户互相诉说,自发传播的功能点。可见这个团队深入到了b站用户的独特需求,在产品设计上的用心值得称赞。在竞品强大的技术和产品力的威慑下,b站依然“时隔一年”向用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对新版的“必剪”还是比较满意的
b站为什么要做好“必切”?
逻辑很简单。b站面对的是竞品强大的产品和运营团队。如何保护核心主资源?重要的是在内容生产中赋予创作者权力。如果不提供自己的创作工具,b站UP主还是会更快的使用Tik Tok和Aauto的工具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编辑需求。
这.不像中国最大的利益共同体应该做的?这是非常危险的!竞争对手至少可以知道你平台的部分内容创作数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挖人,而UP主的个性化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如果“必切”做得好,在生产力工具的帮助下,UP Lord的体验可以更上一层楼。作为一个社区,工具的使用可以比喻为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整个社区的发展。
但看了一下APP Store的评论区,目前这款APP的评论量是竞品的1/100,软件崩溃率严重,导致用户浪费大量时间编辑,却无法正常导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用户会考虑弃用,也会传播负面影响。其实我也遇到过。我花了6个小时编辑一个视频,当它被导出时,它提示一个错误。幸运的是,重启应用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支队伍真的任重道远。
最后,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必切其实并不是留住UP主的核心要素。b站没有一个好的工具什么都能做。一个社区发展的停滞或衰退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或许内部因素更为关键。
外部因素中,更容易想到的是一些竞品的挖墙脚。但根据我观察到的案例,竞品可以挖走UP主,却挖不走这个b站的观众。UP主和受众形成的网络效应,依然是现在b站的护城河。从长远来看,内部社区氛围的改变可能是更大的因素。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专栏作家#
冉阿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冉阿姨的产品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在鹅厂、搜狗、瓜子等公司工作。8年互联网产品经理生涯,在大中型公司待过,做了上千个日常产品,从0到1走了好几次。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