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诸葛亮有何成就?蜀国后期主要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杜甫前后期诗歌主要思想感情?
1、三国历史中,诸葛亮有何成就?蜀国后期主要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三国历史中诸葛亮的主要成就和在蜀国后期发挥么作用。
一,隆中对策
诸葛亮初出茅庐为刘备制定了战略方向,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确立了联合东吴,夺荆州,取西川,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为刘备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之后。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二,定鼎荆益夺取汉中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平定荆南四郡。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听闻刘备攻打成都,且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 留关羽留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刘璋被迫出城投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对峙不下,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来支援,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至此,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三,为蜀国后期的贡献
1,廉政建设
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在当丞相的时候,自己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蜀国一个廉政时代。
2,制定法律
立法公开、执法公平,诸葛亮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的根源在于法度上面,想要国家强盛就必须得依法治国,他和法正、刘巴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一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
3,提出治军思想
诸葛亮提出首先治军以明、其次以信为本。诸葛亮治军以明表现为:一、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二、规定严格的法令。“信”就是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不诚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
4,用兵南中
蜀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孟获,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5,北伐中原
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先后五次北伐中原。最后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军中。
6,军事发明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诸葛亮诸多军事著述,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如诸葛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葛亮在蜀国后期,一心辅助蜀汉政权,诸葛亮对于蜀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生的精力都在为蜀国“匡扶汉室,统一中原”而努力着,他为蜀国尽心尽力,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死后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如果说”成”,那有好多,但是说到”就”,就四个:
1.现实的外交成绩
坚持与东吴发展良好关系,若既要抗衡曹魏,又要兴复汉室,这是唯一比较明智之道。
2.踏实的蜀汉治理
制定并执行了蜀汉一切国家法律法规,管理官僚,平衡派系,安抚地方;他一共做了两次,一次大局初定,另一次是一个大烂摊子,可谓是天生的管理者和危机处理专家。
3.国防上无懈可击
夷陵之战后,曹魏曾大军入侵汉中,防守对司马懿可能是个大课题,但对诸葛亮来说就一小儿科,蜀汉的严密布防前面,曹军被憋在狭促道路上苦淋了月把雨,病疫流行,只好退兵。
诸葛亮回头又去平定西南叛乱,一蹴而就。
4.开发大西南功劳
孔明对付西南军阀时,针对性强,连拉带打,很短时间解决问题。
征伐少数民族武装中,注意民族政策,尊重异族习惯,从政治上稳定了边疆,从文化上团结了各个民族部落,从军事上加强了蜀军力量。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辅佐貂蝉,开天辟地,远征开扩疆土。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而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大战八百回合,不分胜负各自退回本队。奈何对方是恩师司马#的后人,诸葛亮让其三分,导致双方势均力敌。
并非诸葛亮无统一天下的才能,而是蜀主无能,朝中将少。那蜀主貂蝉只愿做个享乐的君主,而非胸霸天下之主。
蜀国主要是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谁愿拼死拼活的去打仗,军功奖赏太低,后来也没有啥有名的将军来投靠蜀国,为蜀效力。
好好读书,学业有成后,找到一个好老板(家族企业),专心工作,救企业于危难,升职加薪,平步青云做到CEO。
上面老铁的回答是三国演义里的内容,正史中其实联吴抗曹构成三足鼎立的战略最早是由鲁肃提出来的。蜀国末期我觉得诸葛亮其实是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蜀国人才缺失,人才队伍结构断裂,老一辈谋臣战将相继离世,虽占川府之国天险之地,但是对外往来也很困难,各方面不利因素致使蜀国灭亡是必然的。诸葛亮后期培植姜维,稳固朝政,肃清党羽后患其实也只是在延缓蜀国的灭亡,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要看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三国志诸葛只是个政客和文官没啥奇特能耐,处理治下的土地和官员有很多能耐。而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成就是隆中对,之后草船借箭,之后就是八卦阵,建设巴蜀,特别是在刘关张三人去世后,安居平五路,以及葫芦谷差点烧死司马,还有空城计,以及几出岐山和招降了姜维。其实在后期的蜀国诸葛亮地位甚至高于阿斗。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诸葛亮身为军师,为蜀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赢得了不少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经济,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蜀国对内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经济基础
那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看诸葛亮,从人性角度,诸葛一生唯谨慎,关键节点用人失误,大节方面存私心。从政治和军事方面,一直未能突破一亩三分地,险被司马懿抄了后路。
诸葛亮的确是杰出的军事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对刘备的确很忠诚,但是诸葛亮也是战争魔,七出岐山你可知道对蜀的经济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没有他刘备很难建立蜀国王朝
2、杜甫前后期诗歌主要思想感情?
杜甫前期诗歌思想内容 杜甫的青年时期,正处于盛唐时代,稳定、繁荣的盛唐气象使得杜甫早年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这期间,其游历过山东、河南、河北、吴越等地,结识了李白、高适等人,三人酣饮纵游,建立了深厚友谊。 这时期,杜甫的诗歌题材多抒写漫游时的所见所闻,或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热爱;或抒发一腔爱国情怀,表达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或与友人相互赠答、送别,寄寓惜别不舍之情。 杜甫后期诗歌思想内容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的经历可分为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两个分期,这时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长安。后任左拾遗,又遭贬谪,终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的生活。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灾难,也使得战乱的生活题材进入了诗歌的视野中。 杜甫将这场战乱带来的大破坏、大灾难通过对底层民众的悲苦生活的描写刻画广泛而又全面地展现揭露出来。 这个时期杜甫诗歌主要抒写了故土难归的悲凉情怀;壮志难酬的失落心绪;年华逝去的孤独之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忧心天下的仁爱之心。其创作的整体基调是悲凉沧桑的。
其实杜甫的后期诗歌也无非就是那么三种思想感情:思念,忧虑,渴望。这个在语文考试的那个课外诗歌鉴赏的时候贼好用,,,之前本人还不知道这个套路的时候就每次都把杜诗表现出来的一大堆负能量感情凭直觉概括成一种感情,就感觉他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嘛,干嘛要分开来说多麻烦!后来才发现心理学家诚不欺我也,情绪是一种混合物,当你有这种情绪的时候可能又夹杂着那种情绪,所以必须分开来说才说得清[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