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

本报告依托《宏观政策评价报告》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新理论框架,测算了潜在增长率、产出缺口、潜在增长率缺口、货币政策力度指数、财政政策力度指数、政策效率指数等宏观政策指数。这些指数可以从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三个维度反映宏观政策的运行状况和调控效果,统称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有助于学术界和政策界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宏观经济。

一.宏观经济表现

1.潜在增长率和产出缺口

潜在增长率和产出缺口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这份报告基于生产函数法计算潜在增长率,然后计算产出缺口。2023年中国潜在增长率预计为5.2%,与上半年报告的预测值一致。

2023年前三季度产出缺口为-2.2%,较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证实,产出差距已经缩小,经济已经复苏。首先,第三季度经季节调整的GDP增长率达到3.9%,反映了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二是三季度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双双加快,分别达到4.8%和3.2%,比二季度提高010-310、404.1和3.6个百分点。三是投资需求稳中有升,消费需求有所恢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比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二季度同比下降4.6%。总体上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突发因素的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继续复苏。

2.潜在增长差距

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新理论来看,不仅实际增长率会偏离潜在增长率,产生产出缺口,而且潜在增长率也会偏离自身合理水平,产生潜在增长缺口。潜在增长率的合理水平是指经济结构处于最优状态时的潜在增长率。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结构失衡之间存在结构粘性和嵌套循环,潜在增长率的实际水平可能偏离其合理水平,从而形成潜在增长率缺口。如果潜在增长缺口为负,说明结构性问题抑制了潜在增长。本报告采用基于经济波动频域识别的BP滤波方法计算潜在增长缺口。

这份报告基于2023年前三季度的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缺口为-0.26%,与上半年报告的预测值一致。负的潜在增长缺口的持续,意味着供给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等结构性因素对潜在增长率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潜在增长率偏离其合理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这也表明供给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等结构性问题仍然需要关注。

二、宏观政策力度指数

1.货币政策强度指数

货币政策力度指数用于综合反映货币政策的力度。本报告中计算货币政策力度指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政策工具指数和逆周期指数。政策指标直接反映各种政策工具的力度,包括M2同比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等数量指标,以及DR007、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实际利率等价格指标,共计4个指标。反周期指标旨在

2023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力度指数为52.8,较上半年上升2.0。三季度货币政策力度指数的上升是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价格型货币政策而言,2023年8月15日,央行将一年期MLF中标利率和七天逆回购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推动货币市场利率DR007从二季度的平均1.72%降至三季度的平均1.52%。货币利率下行等因素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持续下行。2023年8月,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05%,较6月下降11个基点,也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就数量型货币政策而言,三季度央行新设和新增总计超过6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旨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带动下,M2增速大幅提升,9月末达到12.1%,比6月末提高0.7个百分点,比3月末提高2.4个百分点。

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的显著加码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恢复,产出缺口从上半年的-2.7%收窄至前三季度的-2.2%。接下来,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政策实践来看,货币政策正在持续发力“稳增长”。9月28日,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旨在支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与此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上指出,要进一步“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实施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和连续性政策”。可以预见,随着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的实施,第四季度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将进一步增加,从而有助于“巩固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财政政策力度指数

财政政策力度指数用于综合反映财政政策的力度。计算财政政策强度指数的指标体系还包括政策工具性指数和逆周期指数。就政策工具性指标而言,主要包括财政支出增速、财政支出进度等支出端指标,财政收入增速、宏观税负等收入端指标,以及不同口径的赤字率指标,共计10个指标。就逆周期指标而言,主要包括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的两个逆周期指标和财政收入对经济运行的两个逆周期指标,共计四个指标。将上述14个指标指数化,即可得到财政政策力度指数。

2023年前三季度,财政政策力度指数为60.7,较上半年小幅下降1.3。财政政策力度指数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三季度退税规模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免税额和退税额达到18455亿元,而第三季度(截至9月20日)免税额和退税额减少至3658亿元。

即便如此,2023年前三季度财政政策力度指数仍处于高位,比疫情前的2023年至2023年同期均值高8.0。这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税负的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赤字率的大幅上升。就宏观税负而言,2023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项下宏观税负为17.6%,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项下宏观税负为22.9%,分别比这两个预算项下宏观税负均值下降了4.5和6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是第三季度负产出缺口缩小和增长趋势恢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下一阶段,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努力“稳增长”。加快落实财政支出是可以考虑的重要方向。2023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下财政支出进度为71.3%,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下财政支出进度为66.7%,与疫情下的2023-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比疫情前的2023-2023年平均进度分别慢5.5和7.1个百分点。由于政策从出台到生效有一定的时滞,加快财政支出的落实有助于“尽快发挥资金和政策的效益”,从而提高当年财政政策的实际力度。

三。宏观政策效率指数

宏观政策效率指数用于综合反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总体调控效率。这是因为在现实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相互影响,很难准确区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自的调控效率。宏观政策效率指数由四个子指标组成:GDP/M2增量、GDP/信贷增量、GDP/政府债务增量和GDP/财政支出增量。分项指数值越大,单位货币数量或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所带动的总产出越多,宏观政策调控效率越高。考虑到宏观政策的时滞性,本报告测算的某一季度宏观政策效率指数并不反映该季度所采取的宏观政策的效率,而是从该季度的时点来评价一段时间内宏观政策效率的总体情况。

2023年第三季度宏观政策效率指数为43.8,比第二季度略高0.1。货币政策方面,GDP/M2的增量指数从二季度的0.83下降到三季度的0.81,而GDP/信贷的增量指数从二季度的0.95上升到三季度的0.97。财政政策方面,三季度GDP/财政支出增量指数值为0.79,与二季度持平,而GDP/政府债务增量指数值由二季度的1.66上升至三季度的1.73。

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传导效率提高,既要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重要要求,又要疏通传导机制中的“堵点”,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等各种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增强微观个体对未来的信心,从而增强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这就要求加强稳定政策、结构政策和增长政策之间的协调,推进宏观政策的“三策合一”。

注意:

1.主要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1)潜在增长率:本报告采用生产函数法计算潜在增长率。具体来说,首先测算资本存量、实际有效劳动力规模、人力资本存量等生产要素的年度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等时变参数。结合估计的生产函数,计算出各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然后将资本存量、实际劳动力规模、人力资本存量、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等生产要素和估计的要素弹性数据进行筛选,代入生产函数,就可以得到各年的潜在产出,进而计算出各年的潜在增长率。

(2)产出缺口:产出缺口等于经济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差。在计算季度产出缺口时,我们需要使用季度潜在增长率。由于一个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在短时间内相对稳定,本报告假设每年四个季度的潜在增长率相等

(3)潜在增长缺口:潜在增长缺口等于潜在增长率与潜在产出合理增长率之差。本报告采用基于经济波动频域识别的BP滤波方法计算潜在增长缺口。通过基于经济波动频域识别的BP滤波方法,可以有效估计实际产出增长的超长期、长期、中期和短期部分,从而得到潜在产出的长期合理趋势。基于潜在产出水平的长期合理趋势,可以计算出各年潜在增长率的合理水平,将其与实际潜在增长率做一个差值,就可以得到各年潜在增长率的差距。计算潜在增长缺口的方法和技术细节见:陈,陈,《潜在增速缺口与宏观政策目标重构——兼以中国实践评西方主流宏观理论的缺陷》,《经济研究》,2023年第3期。

(4)货币政策力度指数:Z-分别采用M2同比增长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率、R007、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实际利率等4个政策工具性指标,以及M2经济增长逆周期调整指数、社会融资规模经济增长逆周期调整指数、R007经济增长逆周期调整指数、R007通货膨胀逆周期调整指数等4个逆周期指标。

(5)财政政策强度指数:本报告主要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和赤字率的变化来考察财政政策强度的变化,进而构建财政政策强度指数。按照《新预算法》,完整的预算体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账”。而社会保险基金是专门用于社会保险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很小。因此,本报告重点分析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两本账”的财政政策力度。一般公共预算(窄口径)和一般公共预算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宽口径)分别用于规范两个口径下的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率、财政支出执行进度、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率、宏观税负、赤字率等10个政策工具性指标和财政支出逆周期调节指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指数等4个逆周期指标,权重不同。

(6)宏观政策效率指数:现实中,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影响,很难准确区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自的调控效率。本报告采用GDP/M2增量、GDP/信贷增量、GDP/政府债务增量、GDP/财政支出增量等四个分项指标计算宏观政策效率指数,用于反映宏观政策的整体效率。考虑到宏观政策的时滞效应,M2、信贷、政府债务和财政支出的增量以当期经季节调整后的累计增量和五期(共六期)来衡量。M2、信用和政府债务都是股票价值,所以六个周期的累计增量是通过从期末值中减去期初值来计算的。由于财政支出本身就是每期的增量值,六期的累计增量就是每期财政支出规模之和。用Z-Score法对四个子指标进行标准化,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加权平均即可得到宏观政策效率指数。由于宏观政策从出台到生效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本报告测算的某一季度宏观政策效率指数并不反映本季度宏观政策的效率,而是评价本季度当时宏观政策效率的总体情况。

(7)政策工具性指标的规则建议值:本报告基于GMM法,运用泰勒规则、麦卡勒姆规则和财政政策规则,计算了几个重要政策工具性指标的规则建议值,包括DR007、M2同比增长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长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长率等。在计算过程中,本报告将相应政策指标的滞后变量纳入规则方程,使得政策规则更符合央行和财政部政策运行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政策规则所衡量的指标值更好地拟合实际数据。将政策规则的建议指标值与实际指标值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动态。

2.相关数据来源的描述

用于计算潜在增长率的GDP增长率、劳动力、人力资本等指标来自国家统计局或根据相关指标计算得出。货币政策力度指数计算中使用的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DR007等指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或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用于计算财政政策强度指数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宏观税负、赤字率等指标来自财政部或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宏观政策效率指数计算中使用的政府债务等指标来自BIS数据库或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在指标标准化过程中,综合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以2000-2023年为基期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剔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疫情影响较大的2009年和2023年数据。此外,为了避免疫情影响带来的基数效用,借鉴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做法,将潜在增长率、GDP增长率、M2同比增长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率、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率等指标2023年被2023年和2023年的两年平均值所取代。

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利率、政府债务率等个别指标的发布存在一定的时滞。这份报告首先对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然后计算每个指数。相关指标正式发布后,将对相关指标的最终值进行修正。

附表

作者:陈梁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主编;刘哲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

在指标构建和测算过程中,陈、王、谭汉宇、陈力等人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感谢。(陈、刘哲希、陈)

[责任编辑:张沐莀]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其他教程

3个字母的英语单词(一个字母的英文单词)

2023-1-14 8:11:16

其他教程

淘宝未按时间发货是赔给买家吗(淘宝商家不发货怎样申请赔偿)

2023-1-14 8:13: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