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成为主流摄影工具时,传统的暗房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曾几何时,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暗房是一个神圣而神秘的存在。据了解,南宁的传统暗室(包括高校)已经很少了,这些暗室人严格遵守工匠精神,让影像更好的呈现。
视频加载.
李祖荣正在帮助电影制作人开发这部电影。
在这个数字时代,重新认识暗房也是在重拾时代的记忆。在南宁凤岭一栋居民楼的车库里,五十多岁的李祖荣坚守着这样的暗室。
从童年开始,我已经接触暗室超过40年了。
“新中国成立前,我家有一家照相馆.”李祖荣自豪地说。上世纪40年代,他爷爷在南宁金狮巷开了一家“广州照相馆”,他叔叔也继承了这一手艺。
李祖荣正在仔细检查底片。
我从7岁开始就在照相馆玩,8岁的时候会对焦按快门,因为闯进暗房放白光,被大人骂了一顿。一晃,40多年了。李祖荣回忆,从那时起,他对黑房子产生了兴趣。
只有当他表现良好时,他才被允许进入暗室观察。年轻人李祖荣在暗室看了一下午也不觉得累。直到小学毕业,他的心才定下来,家人开始教他暗室的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数码淘汰了大部分暗房。
从胶片摄影大热的八九十年代,到数码技术大规模来袭的2000年,暗房逐渐没落。现在大浪淘沙之后,黑白胶片和手印成了摄影师只能懂的技能。
李祖荣现在做很多数字化的工作。
“我不排斥数码摄影。相反,我现在的很多摄影工具都是数码的。数码确实让摄影普及了,有很大的便利性。但与银盐等传统摄影技术相比,数字图像是平面的、平滑的、二维的。虽然它们可以很精细,但在不同的光线下缺少银盐的深度,仿佛缺少一丝灵魂。”李祖荣说。
李祖荣的干燥箱里不仅有很多放大机镜头,还有他收藏的古董相机。
21世纪初,很多人把传统暗房拆掉卖掉,但李祖荣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追求银盐叠影的灵魂。
随着技能的回归,传统暗房再次受到青睐。
把暗袋里的胶卷卷起来放在显影槽里,然后把显影槽从暗袋里拿出来,在暗袋里一路灌满、显影、停机、定影、冲洗胶卷.李祖荣把电影朋友带来的片子洗得很流畅,他的卫生间、厨房、卧室,甚至客厅,都在半夜拉窗帘,被改造成了一个暗室。
李祖荣放大了一张底片。
“当温度为15时,D76显影剂显影12分钟,定影8分钟,洗涤10分钟.温度18时,D23显影剂显影10分钟,定影10分钟,水洗15分钟……”有了暗室,李祖荣把当初有疑问的事情都做了,把各种测试数据和样本记录贴了一大份。
李祖荣通过粒子放大器聚焦。
摄影圈里有这么一句话,“三分拍,七分做”:一张好照片,拍得好只是一个方面。要成为摄影作品,在暗室里还有70%的努力。按照数字时代的说法,暗室美工的工作相当于手工制作照片的PS。手印的照片效果不一样,每一张都不完全一样。从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每个部位的三四张实拍纸,决定这张照片的最终放大方案。
每个部分的实际胶片将决定底片法的方案。
五年前,李祖荣慢慢发现,身边玩传统摄影的人多了,需要手工冲印和放送的人也越来越多。“当你看到一片树叶或者一个小场景,你会突然被感动。通过暗房,我释放底片的各种可能性,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感知。”李祖荣说。
李祖荣把定影液倒进显影槽。
传统摄影的重新崛起,也让很多人重新审视日渐式微的传统暗房。李祖荣庆幸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很多人来问他传统摄影和暗房怎么处理的时候,他都会回答:“喜欢就去做,剩下的带回来给我。当你看到自己的作品一点一点从开发者身上浮现出来时的喜悦就是答案。”
你小时候拍过电影照片吗?
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吧~
本文由南华早报原创。未经允许,请勿从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