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了,阿公去了栅栏箔,把鲤鱼放在栅栏上开始痛苦。 ”。
从2023年开始,每隔几天,潮汕人都会在视频号码和朋友中涂上一个身穿旗袍的圆脸女人,用标准的潮汕故事讲述这些古老的童谣。
她叫黄斌。 是汕头电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在过去的30年里,她每天按时接听汕头的电波,接听听众热线,与听众通过潮汕话亲切交流,分享童趣,分享趣事。 她的声音铭刻在一代汕头人的记忆深处,而她也收集了近千首传承了几百年的潮汕童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往事不似烟。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除了播放时段之外,黄斌正在成为视频号的创作者,在视频号上与当年的观众一起唱童谣、说潮汕话。 通过黄斌的努力,潮汕地区正在恢复活力,很多父母也开始带着孩子一起学习童谣。
潮汕童谣的衰落、复兴都有原因。 以下是黄斌的自述。
什么是童谣
什么是童谣? 在古代,民间流传的韵词被称为谣言。 童谣,顾名思义,是由民间流传已久的韵语创作而成的没有音乐的口头短歌。
在潮汕地区,特别是汕头,这些童谣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这些童谣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音韵,内容包罗万象,有靠海吃海的,有侍奉鬼神的,有下地劳动的,表现出潮汕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
沿岸的地理环境,便利了潮商的发展,自宋、元年间潮汕人开始移居海外。 晚清以来,许多潮汕人乘坐“红头船”在东南亚等地谋生,开启了潮汕人民移居海外的第一个高潮。
童谣有这种对海洋文化的映射。
如《谁能数得天顶星》,运用十二月歌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十几种鱼类按产出季节进行人格化,并加以传唱,很有意思。
谁会数天星? 谁会数虾?
伴月母有七星,南辰北斗有秋夜。
过年带鱼来看灯,二月春只假金龙。
3月黄色山脊满是肉,4月波浪翻滚无鳞。
五月好鱼马鲛鳟,六月沙尖上战场。
七月红(鱼宗)穿红色上衣,八月红鱼当新娘。
9月份红螃蟹很饱,10月份冬天脚没有毛。
十一月放出烟幕,十二月龙虾拿军刀。
这个童谣是工人对海产特性理解的体现,注重把握各种海鲜生产汛期,根据相应季节吃相应的美食。
潮汕童谣最明显的特点是强调韵律节奏。 潮汕童谣押韵的独特之处在于押韵的不确定性,既有逐句押韵到底,也有逐句押韵中途变韵。 用潮汕话读的话会发出琅琅上口的声音。 这也与潮汕话保留了许多古韵有关。
举个例子,潮汕人耳熟能详的摇篮曲《挨呀挨》说:“打呀打呀,喂米养鸡,养鸡叫唤,养狗叫过夜; 养猪还债,养牛拉犁耙; 饲弟掉进书房,饲妹雇人骂人。 ”
这个童谣始于“养鸡貔貅更叫”,至句末字押着同一个孰韵。
从表现手法上看,潮汕童谣的表现与古典诗词类似,都是先说别人再吟诵的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起。 例如,童谣中常见的是“天乌”,用普通话说是“乌云密布,快下雨了”。 这是潮汕童谣中常见的首兴句,很多童谣最初都是以这个词开头,后来编织各自的发展。 例如:
天乌,引擎雨遮,等姑姑;
姑姑来了,抢鸡作别; 鸡还很细,鸭子会来代替。
鸭鸭叫! 人喜欢伤害你吗?
一夜之间生下一粒蛋,一月有一大堆。 别伤害我,伤害牛。
牛哙牛! 人喜欢伤害你吗?
小山上是我的犁,小山下是我的耙。 别砍我,我要砍马。
马哙马! 人喜欢伤害你吗?
上午骑阿爸,下午侍奉阿母。 别伤害我,伤害羊。
羊哙羊! 人喜欢伤害你吗?
整天呆在外面,一夜吃很多草。 别伤害我,伤害狗。
狗在咆哮! 人喜欢伤害你吗?
白天掌握拐角,晚上守护门卫。 别伤害我,伤害猪。
猪哙猪! 人喜欢伤害你吗?
吃口米潘水,粪尿肥效多。 别伤害我,伤害老鼠哥哥。
这个童谣的意思是阿姨来了,要邀请她,就去杀鸡。 鸡还太小,想用鸭子代替,“鸭子啊鸭子,人家想杀你。 你怎么说? 鸭子说。 我一晚上下一个鸭蛋,一个月下很多蛋。 你不要杀我。 你去杀牛。 ”就这样编织了十几种动物,一直编织下去。 这一童话故事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儿童与动物的对话,讲述了一个爱护有益动物的童话故事。
再举一个例子,“下雨”也是常见的兴起。
下雨了,阿公去了栅栏箔,用栅栏覆盖鲤鱼共同做了“苦初”。 阿公哩喜欢打上烙印,阿母哩爱炣,两人互相牵毛。 去见爸爸,爸爸明明笑眯眯的,那么搞笑。
“栅箔”、捕鱼方法“苦初”、生活在小溪里的小鱼; 烙、炣是两种不同的烹饪方法。
这是一首滑稽的歌咏,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在童趣中,讲述了公公和岳母对于来的鱼的烹饪方法意见不一的逸事。 从这个童谣中也可以看出潮汕地区水产的丰富性和水产烹饪方式的多样性。
生于汕头,长于汕头
我出生在汕头,比汕头长。 20世纪80年代汕头电台招聘主持人。 我去参加考试了。 在通过广播之后的30多年。
《快乐123》是我主持的时间最长的节目,在节目中,我一直试图用比较新潮有趣的方式做汕头文化包装,然后介绍给汕头的听众。 当时我们制作了《劲爆潮语》这个受欢迎的系列,通过脱口秀说明了一些潮汕俗语和应用场景。
通过制作节目,我们发现很多年轻的潮汕人对潮汕童谣并不陌生。 2008年录制节目的时候,我和搭档一起聊了潮汕童谣。 他完全不知道,不清楚。
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才10岁,他对童谣那么不了解。
这时,我发现唱潮汕童谣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是,我认为童谣在潮汕文化中是宝贵的,所以请不要就这样消失了。 于是在节目中设立了“潮汕童谣唱下娇”的新栏目。 意思是一边玩一边唱歌,用热线电话唱童谣。
可以说,种花是不得不佩服年轻人的创造力的。 有些年轻人编了说唱歌曲,打电话请听众唱歌。 综上所述,潮汕童谣是一种无曲谱的口头文学,以说唱形式演唱童谣是对这一艺术的创新。
这个环节我做了一年多了,但是很受欢迎。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集了近1000首潮汕童谣,并精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发行到CD、DVD、动画出版中获得好评。
在收集童谣的过程中,我也调查了潮汕童谣的一些历史脉络。
唐宋时期先后有十位宰相被潮汕轻视,潮汕因此也被称为“十相留声”。 潮汕童谶也与这些名臣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第一位通过考试的闽南童谣来自唐代状元宰相常股。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 777年),以常股正式拜相,独占朝政。 大历十四年( 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常股被降为河南少尹,贬潮州刺史,调任福建观察使。 左迁福州时,文教兴盛,私塾扎堆,为教百姓读书写字而设民歌,以土音唱,以文字记录识字。
常股写的这个童谣的标题是《月光光》。
月亮放出光来,照亮池塘,骑着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无法渡过,女子扶着船来接太郎。
问太郎短,问太郎长,问太郎什么时候回来吗?
潮汕话是闽南话的初级方言,这个童谣也顺理成章地流传在潮汕。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潮汕故事里读了这篇童谣,依然流畅押韵,可见如今的潮汕故事保存了多少古音古韵。
目前,受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影响的江西、广西,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版本和改编。 跨越千年,至今仍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被童趣包围的童年
当我想起小时候,我觉得自己被童谣包围着。 我是由祖母抚养大的。 她每晚都会为我唱很多童谣。 童谣的世界里有很多我没有接触到的知识,有很多我向往的东西。 这个未知的世界启发了我很多想象力,有想探索一切的爱好和爱好。
童谣里有很多首都在唱月亮。 “初三,月亮像眉毛一样,摇着摇篮再来。 奴隶奴隶睡得很凶,嫲带你去八尾台。 去八尾台找李白,教你作诗成秀才。 ’听起来你很向往月亮的世界,但那里不是有很多我们不懂的东西吗? 好吃吗?
然后说:“东门一个鼓,西门一个鼓,老伯把菜干晒了,露出了眼睛。 ”用轻松的语言生动有趣地唱着萝卜干这个辛苦的劳动。
第一批《月光光》“过年下谷子,二月生莜冬瓜,三月生苗,四月生茄子,五月挖芋头,七月挖龙眼,八月剥麻皮,九月鱼菜齐全,十月煮新米”以十二月歌的形式,描绘了一年中的农事和每个季节的新鲜瓜果。
这是潮汕童谣的特点之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freestyle。 凭着许多老人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他想编在哪里,就编在哪里,长在哪里,也有一直这样编下去的童趣。 有语病也没有问题。 没关系。 有几句无厘头的话,他也能编辑,很可爱。 很开心。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的生活被童谣包围着。 童谣有丰富的语言,孩子熟练了,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你的表现力会比其他孩子更强,也更有自信。
童谣的音韵美、律动美,对我现在从事主持人的职业有很大的帮助。 我记得当时参加考试的时候,老师说我的语感很好。 我觉得这和我小时候经常唱童谣有很大的关系。
以前潮汕地区的大人们哄孩子的时候会唱童谣,孩子也会一边玩游戏一边唱童谣。 目前,儿童进幼儿园唱的已经是普通话儿歌,潮汕的童谣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将对童谣的传承造成致命的打击。
去幼儿园传播童谣的时候,我让孩子,问你的名字,在潮汕话里说。 有些东西说不好,有些东西是错误的。 方言消失的话,由方言支撑的这片风土文化也会消失,慢慢消失,所以我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
传播童趣的时候,很难开始,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所以只能在每个学校、每个幼儿园传播,制作道具唱歌。 你可以去和老师说说,在这个童谣里在哪里和孩子们交流,教他们知识和常识性的东西。
在那之后举行了几场比赛。
比赛很辛苦,但平时我上班的工作也很忙。 这些事情都是业余的。 去时间。 活动需要一点经费。 对别人的企业说:“请支持我。 公益活动,请支持。 ”我去说。 就这样连续做了三年。 在三场童谣比赛中,学校一开始说要不要看一下,后来活跃起来,参加第三场比赛的孩子们有近1000人。
|潮汕人的精神家园
在这三年里,变化很明显,很多细节也很高兴。
我去过幼儿园,教了那些孩子一次,然后隔几个月第二次去,他们远远地看着我和我唱歌。 结束的时候,有个孩子跑过来抱住我说。 “阿姨,你能做多少童谣? ”我说,“我会变得很多。 ”他说,“你会100首歌吗? ”
孩子们一定认为100首歌是很多天文数字。 他说:“你会唱100首歌吗? ”。 我说:“我能行。 ”。 他说:“那你一定要告诉我。 请一定要告诉我。”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另一次去小学,在五年级,和他们分享童趣。 说是一个小时。 后来一个半小时了,他们还不肯走。 我说了差不多可以下课了,但他们还是拒绝了。
然后又说了十分钟。 “可以吧? ”。 他们说:“不行。 不行。 请务必继续。 ”。 就像音乐会回来了一样,之后就两个小时了。 没想到小学五年级的他们听得那么认真,认真参与交流,记笔记,我觉得他们听得入迷了就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朋友帮助了我,在网上做了一些推广。 我的想法是分成两部分来做,一部分是教学类,教人唱童谣; 另一个是通过童谣介绍潮汕民俗风情。 我也为此开设了公众号。 那上面有几十首童谣的分享。
从去年开始还开设了“童谣潮汕”视频号码。 目前,最多的一条留言数为69.5万,另一条为29.9万,最大的转发数为3万多个。
我的很多听众也在下面留言,想起当时的节目,想起童谣带给他们的美好。
孩子们开始恢复童趣,父母们也开始理解我的用心。 上周末我去了一所学校,给30位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开了一个童趣分享会,他们的反响还是很好。
这些家长的潮汕话早就七拼八凑了。 我告诉他们,用童谣可以收回潮汕话,可以亲子交流,和孩子一起唱童谣、玩游戏。
一开始对童谣的了解和认识仅限于摇篮曲,但我说其实不然。 其实童谣是个故事。 就像孩子睡觉前讲故事一样,童话中蕴含着文化内涵。 如果你发现它,挖掘它,告诉孩子,他们会经常接受的。
在共享会上,我也提问。 说起童谣,你想到的是哪个词,或者哪个词,或者是谁? 他们在想“幸福、伙伴、奶奶、长辈”。 我说:“是啊。 这是个美好的回忆。 如果没有童谣,乐趣岂不会变少?”
和家长说童趣,关键是要慢慢说出来,让他们觉得有道理,家长们要从被动转为积极学习,或者想让孩子学习。
潮汕方言作为潮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已经成为文化认同的象征。 潮汕童谣是潮汕方言和潮汕人智慧的结晶。 它所蕴藏的文化特征,与潮汕人的迁徙、奋斗、创业、融合、开放创新的历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保护潮汕方言童谣,就是守望潮汕人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先人的智慧和传统。 学会童谣就记住方言,记住方言就记住潮汕文化的底蕴。 现代人可以从童谣中唤起童年的温暖记忆,游子也可以回忆起美好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