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在天宫会师,六人齐聚,实现了中国宇宙人口世界第一。 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世界第一步,在国际上将开展怎样的合作? 商业宇宙备受瞩目,在宇宙霸权2.0时代,我们将如何应对?
本期《大新闻大历史》就会师天宫“三房二厅”进行说明。
天宫会师
2023年11月29日,神舟1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历时约6个半小时,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与天和核心模块前方端口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三大“三大舱段”+“神舟十四号”三艘飞船组成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轨道组件,即天和核心模块
7时33分,3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也顺利进入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此次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多次记录
、2艘载人飞船首次同时停靠空间站,同时与空间站进行信息交换、通风换热、并网供电等,2名机组6名宇航员面对面在轨交接。
神舟十四、神舟十五乘组“宇宙会师”数日来,轨道宇航员总数为13人。 按国别分,日本1人、美国3人、俄罗斯3人、中国6人
压制美俄,称霸世界,创造了宇宙人口、世界第一的记录。
交接后,中国空间站也将进入长期有人的模式。
神舟十五乘组作为空间站在轨建成后首个参访的乘组,将开展空间站三室状态的长期驻留验证工作。
在轨期间,将开展3-4次舱外活动,首次使用梦天实验室货物气闸舱转移物品,航天员舱外活动范围将更加广泛。
2023年12月4日晚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东风着陆场,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况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至此,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框架圆满完成。
天宫“三房二厅”
中国建造空间站花了多长时间? 一百八十三天。 神舟十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的11次发射完美结束。
网络上叫“666”,怎么是666呢? 首先,
空间站在轨道上形成6个100吨级航天器组合体,6名宇航员在轨道交接工作6天。
完成后的
空间站将成为中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航天实验室,相当于人类的航天家园,就像一座三室两室带储藏室的房子。
在这里每90分钟可以看到太阳起落,工作生活都必须在失重条件下进行。 对于长期驻扎在这里的航天员来说,尽可能宽敞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是应对太空挑战的必备要素。
空间站结构主要分为3个舱、1个核心模块、2个实验舱,每个舱重20吨以上,3个舱组合重约66吨。
空间站整体呈T形,核心模块居中,实验室1和实验室2分别与两侧连接。
其中核心模块用于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两个实验室分别用于生物、材料、微重力流体、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核心模块“天和”全长16.6米,长逾五层楼高,最大直径4.2米,比列车车厢宽敞多了,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舱门都大。
可以支持3名宇航员长期停留,是中国目前开发的最大的航天器。 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宇航员生活的主要场所。
一号实验室是“问天”,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机内和机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
、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小型机械臂,可进行出舱载荷自动安装操作。 实验室一号具有核心模块的部分重要平台功能,这意味着它可以根据需要执行对整个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
实验室二号“梦天”具有与实验室一号相同的功能。 实验室二号还配置了货物专用气闸舱,在宇航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的自动出入。
中国“天宫”空间站将在轨道运行10年以上。 运行期间将与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空间应用等,帮助人类探索更远的深空。
宇宙建筑师
中国航天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四次共12名宇航员共同见证了中国空间站的成长,并不断刷新着轨道常驻新纪录。
2023年4月29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5号B遥2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舱和核心模块送入太空。 2023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高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上天和核心模块前方端口。
神舟十二号飞行机组人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
2023年7月4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也取得了成功。 神舟十二号任务三个月,突破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由原来的两天缩短到6.5小时。 航天员首次使用机械臂实施舱外作业,首次在轨道全面系统验证了再生式环控保技术等。 这些突破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抵达,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生活。
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神舟十三号乘组也刷新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
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中国空间站首次完成了利用机械臂操纵大型轨道飞行器进行位错试验等任务,为后续空间站建设攻克了技术难关。
2023年6月5日,空间站迎来神舟十四号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宇航员。 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9月30日,天问实验室成功转位,空间站组合体由双室一字型变为双室l型。 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变位机构在轨实施大体舱段变位操作。
2023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室成功发射,随后顺利完成位错,中国空间站t形基本布局完成,天舟五号航天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首次实现2小时自主快速对接,创造世界纪录。
在轨期间,3名宇航员3次出舱,成为迄今为止出舱次数最多的飞行机组。
中国“天宫”VS国际空间站
迄今为止,世界上总共有三个空间站。
第一个是“和平”空间站,是苏联设计和建造的空间站。 “和平”空间站于1986年发射,运行到2000年。 由于和平号的零部件老化,维护经费不足,俄罗斯将于2001年坠毁和平号空间站。
二是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共同建设。
这个国际空间站如果美国不让中国参加,中国会自己建设。 这就是第三个空间站,中国独立自主建设的天宫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计划使用到2015年,之后将工作期限延长到2024年。
近年来,国际空间站不断发生内室漏气事件,虽然进行了多次抢修,但漏气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太阳能电池板老化,需要紧急更换。
美国和俄罗斯决定从现在到2026年左右共同开发和建设“深空之门”空间站
即使“深空之门”顺利完成,也至少在2030年以后正式使用。 本部分:在时间内,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将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对宇航员来说,每天睡觉并不容易。
国际空间站
宇航员睡在电话亭大小的垫子上,他们可以自由地以上或以下的姿势睡觉。 而且,那是
与国际空间站的立式单人房相比,中国空间站为3名宇航员提供的躺式单人房床更干净、清洁、空间也更大。
国际空间站
洗手间配有真空吸尘器。 因为如果用水清洗的话很浪费水,也有可能把水洒到其他地方。 在吸尘器中流动的空气可以把有害废弃物吸入袋子里。
中国空间站的厕所是自主研发的技术,除了拥有丰富的黑科技外,还特别设计了两种厕所,让男女宇航员可以根据性别区分使用。
在
国际空间站
上图偶像时间中,宇航员们一般用于健身。 因为缺乏训练的话,人体的肌肉和骨骼会萎缩。 国际空间站内主要有三种运动装备。 一个是跑步机,另一个是没有座位的健身自行车。 另外,还有比较新的高级阻力运动装置。
中国空间站还有跑步机、自行车等健身器材,以及简单的伸展带。
中国空间站的跑步机和自行车看起来比国际空间站的小,但功能和结构大致相同,空间站里更小的结构自然可以节约更多空间。
国际空间站
还具有进行实验的作用,目前已进行了3000次左右的实验,支持出版数百篇科学论文,在3d打印、自然灾害跟踪、癌症药物测试等多个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
中国空间站刚刚建成,其中设有三种实验场地。 设计实验不仅包括空间天文学,还包括空间生命科学和生命实验等11个学科方向,31个研究主题的数百个科研和应用项目。
在空间站活动并不容易。
国际空间站
宇航员们需要使用魔术贴。 这可以帮助他们连接到类似的磁带上。 不同的东西都贴在空间站内部的所有地方。 这个解决方法简单但有效,问题是不太美。 宇航员用手和脚帮助他们前进。 很久以前,他们的脚上部可能会长茧了。
中国空间站
活动区域和方式大致一致。 总体来看,中国空间站内部设计更合理,外观也更整洁。
目前,中国已收到近30个国家的合作申请,宣布中国空间站向17个国家的宇航员和航天科研项目开放,其中欧洲国家占有10个位置
包括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和比利时。 这样,欧洲各国宇航员就可以继续利用中国的空间站执行各种太空任务。
但是,
由于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器使用的是中文,外国宇航员使用中国空间站可能需要懂中文才能“宾至如归”。
欧洲航天局2015年与中国航天局签署了合作协议,法国、德国、意大利3名宇航员正在学习中文。
你还记得吗? 中国在历史长河中曾被外国人称为“睡狮”、睡狮。 170年前,1852年,欧洲人开始流传“中国从那个千年梦中醒来,世界会震惊”的话语。 后来,中国雄狮真的醒了,真的震惊了世界。
现在,美国人比美国更“沉睡的熊”。 今年9月初,美国政府对外宣传机构“美国之音”发表了关于中美太空竞赛的报道。 那篇报道引用了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彼得加雷森的话,他说:“美国被比作冬眠的熊。 在形势好、没有威胁的时候,美国就会失去竞争活力,觉醒晚,缺乏活力和效率。 ”
与其说美国是冬眠熊,不如说是迷路的熊,在遏制中国的迷思中晕乎乎的。
如果美国一心一意地想着遏制中国,就只会说梦,永远找不到出路。
这真是感叹,美国熊迷路了,中国雄狮踏上了旅途。
12月11日晚上19点15分
我给你讲讲大新闻的大历史
会师天宫“三房二厅”
编辑: pau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