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非遗文化故事河南,第二届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官网

泥格格非遗文创“泥小妮”为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提供图片

一线织忆”土布织艺体验空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供图

滔滔黄河为中原大地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用生动的方式守护和传承非凡,激活其内在强大生命力,通过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河南省文化观光厅与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会秘书处共同发起青年乡村建设活动,让激扬的青春与厚重的非遗擦迸发出创意火花。 从土布织艺的体验空间、鸡舍改造后的打卡,到“浑小妞”、“豫西味”的视觉形象,通过一个个非遗空间、一个个非遗文创,“黄河非遗”照亮了“老家河南”……

为文旅融合探索乡村振兴的立足点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黄河沿线地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提供了不竭动力。 乡村是遗保传承的重要空间和载体,而非遗也是乡村文明构建的重要力量和支撑。 ”为弘扬黄河文化,促进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省文化观光厅于2023年6月发起了“黄河非遗点灯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今年,我们将‘赛’升级为‘营’——‘‘照亮黄河之乡河南’青年乡村建设活动,设立9个农村营地,以驻地乡建设营和青春乡创建营的形式组织。一批青年设计师,大学生下乡,开展空间建设和文创作设计。 他们以青春的视角发现乡村的美丽,通过无形的激活、文化旅游的融合,帮助乡村振兴。 ”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刘亚辉说。

据介绍,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是2023年由浙江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等单位主办,浙江财经大学承办的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2023年“黄河非遗点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采用“农村出题高校答题成果落地”闭环模式,以“创意、让农村更美丽”为载体,以“黄河之村”非遗能空间、“黄河之村”

“去年大赛建立了‘政校企村传’五位一体的竞争组织体系,形成了政府合作、高校赋能、企业帮扶、农村帮扶、传承人参与、五大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发力、紧密有效的竞争组织体系。 ”刘亚辉表示,乡村是大赛理念、创意、设计的立足点和载体,师生团队的设计最终必须在乡村实施,“这是一场真正主题真正打造的大赛”。

比赛准备好了,河南省各地踊跃报名。 经过论证和实地调研,主办方确定巩义市南岭新村、栾川县重渡沟景区、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浚县古城等10个县(市区) 10个乡村(景区)、古城)为实施点。 在采集问题阶段,主办方组织专家团赴各乡村、景区、古城调研,收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诊当地脉搏,对症下药。

于洁介绍,平顶山市郓县三郎庙村按照国家级无形项目郓县金镶玉制作工艺建设金镶玉博物馆,利用率不高,对金镶玉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专家团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与当地政府、金镶玉制作技术省级传承人进行了探讨,决定在博物馆内营造金镶玉手工体验空间,具体直观地展示金镶玉制作的全过程。 “如何处理这个体验空间,成为了大会上的真题。 ”

“以这样的主题,专家团在10个村(景区、古城),组织整理了90个未遗空间类问题,58个非遗文创作设计类问题,将所有问题及相关资料组织成《竞赛指南》个。 全国高校大学生从《竞赛指南》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项目制定了初战方案。 ”刘亚辉说,大赛于2023年6月11日启动,截至7月中旬,已收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173所高校667支初赛作品,参赛教师5000多人。 经过层层选拔,选定了200支7月末进入决赛的立案队伍。 2023年1月,大会圆满落下帷幕,评定一等奖26项。 其中,空间类14项,文创类12项。

“今年的青年乡村建设活动于2月11日启动。 让“比赛”成为“露营”,也是抗疫形势下的弹性策略。 “营”既是建设,也是训练营,与“胜”谐音。 可持续青年农村建设的社会创新——非遗空间与文创相结合,汇聚高校专家、青年设计师、业内人士和大学生多方智慧,全方位搞活农村。 经过春雨夏阳的洗礼,50个空间项目、40个文创项目将依托各地特色快速“成长”,预计2023年1月取得成果。 ”刘亚辉说。

激发青春在乡下遇到厚重的非遗时

立项队要深入乡村指导勘察、施工。 由于竞赛内容涉及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文创设计、展陈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等,去年主办方邀请了来自设计类企业的青年设计师为学员提供专业指导。 今年,主办方任命9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中教师或新锐设计师担任营长,带领学生团队完成任务。

昂扬的青春遇到厚重的“黄河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去年的大赛上,宁波大学黄舒悦团队开展的“一线织忆”土布演艺体验空间是90个空间类主题中的首个完成项目。 这个地处重渡沟景区、原为“纺织院”的地方,在成为大赛空间改造项目之前,因经营不善已经破败不堪。

为了创造有创造力和商业风格的空间,黄舒悦在这里住了将近一个月。 据她介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黛眉的手工编织技术形成于黄河文化带这一特定区域。 这种技艺织成的土布天然简约,色彩鲜艳,十分契合中原人温厚朴素的品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于是,他们团队选择以黛眉手织艺术为空间主题,设立展区、体验区、售卡区、打卡区,确保每个区域“有头有脸、有内涵”。

“一线织忆”很快成为游客滞留时间可延长的特色景点。 这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织布机和织布柜,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纺织机、制作土布拼贴画、穿汉服、茶服等打卡拍照、选择心仪的纺织产品,将技艺带回家。

去年,来自全国的17所高校设计团队在复渡沟赛中建立了8个空间类、11个文创类项目。 “今年,重渡沟景区再次抓住机遇,推出8个空间类项目,包括农耕村5个空间和3个主题未保留的民宿。 希望借助高校智力资源,继续挖掘和利用当地无形资源,将景区转化为文化型、交流型、多种消费模式的示范景区。 ”重渡沟景区总经理刘海峰说。

河南工业大学四年级学生周宇阳今年再次来到了再渡沟,他又带来了一个同样对非遗有热情的三年级学生,他们要一起完成再渡沟农耕村村口的四合院的设计。 第一届大赛改变了他对非凡的刻板印象。 对他来说,非凡不再是书中的文字、脑海中模糊的轮廓,而是拥有鲜活生命、灵魂的朋友。

重渡沟营长、上海远仓建筑联合创始人、设计师刘冰洁表示,团队将结合去年的空间作品,从整体规划上加强喷洒空间的整体统一。 采取线下结合的方式,用一张考勤卡地图、一年活动日历,完善农耕村旅游线路,开展无形文化工艺、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艺术等项目,开展计时码表活动、考勤卡地图等

在去年的大赛中,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拳乡大酒店青峰岭太极用品店的比赛中,学生们将太极元素、武术文化融入到了设计中。 空间改造结束后,周边众多店铺商家蜂拥而至,积极对接,希望参加下一届大赛。 “陈家沟的‘拳集德’民宿、陈照森太极院,在学生团队设计搭建的会客室、大厅,调动了老板的积极性,将整个民宿进行了翻新。 ”刘亚辉说。

去年,空间赛道学员们加快打造特色无形主题景区、民宿、特产店等业态和空间,在将无形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同时,文创赛道学员们也充分挖掘各地无形故事和相关文化,创新转化这些无形项目

疏浚县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项目,河南师范大学“古鸽泥塑”项目的学生们受到这只小鸟造型、一吹就发出“咕”声的传统泥塑的启发,设计了“泥塑小妮”的IP形象。 这个“泥小妞”头上戴着一顶鸟泥咕咕的帽子,抱着一个鸟泥咕咕的小姑娘,很萌。 此后,宇航员、花木兰形象的小泥也应运而生。 在疏浚县的新年庆典和民间社火到来之际,团队制作的“泥小妞”“古鸽泥作”系列新年礼物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喜爱。

在学生调查过程中,各地文旅部门组织学生采访当地非遗传继承人。 传承人们热心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去年,浚县浑咕市级传承人王红瑞作为团队第一指导老师参加了浙江行知学院团队项目——“师古不泥,做我自己”的浑咕文创盲箱。 宝丰县平调三味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2岁的余书习老师在学生调研时,欣然为大家献上了表演。 受题外话和其他说书老艺人的启发,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参赛团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丰说唱”设计了“负鼓手机琴说书亮艺”宝丰说唱歌手的视觉形象,将动漫IP角色“马老三”和“马老太”

学生们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 郑州大学“香山越岭”项目将牡丹香包与当地历史文化、宋皇陵俑形象相结合,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香包。 浙江传媒学院用豫西剪纸呈现“豫西味”,为卢氏县地标性农产品打造全新视觉形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豫西百草园品牌”项目推出百草园专属品牌形象设计和景区旅游标识系统设计,便于品牌传播和整体形象提升。 北京体育大学“文体旅研学旅游线路设计”项目依托太极故里陈家沟的自然、人文资源,融合太极文化、体育元素、旅游新模式,开发黄河之滨精品研究线路……

刘亚辉表示,今年学生们的创作成果同样值得期待。

给创造性的设计带来真正的利益

“去年共选出90个非遗能源空间,每个空间一般50平方米左右,学生团队以设计成果为参赛作品,没有收取设计费。 施工费和材料费由当地政府解决,每个空间一般不超过5万元。 ”刘亚辉说,大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使用乡土工法,就地取材,实现小投资的巨大效益。 项目立项后,学生队伍要驻村指导施工,直到完工。

“黄河村”没有被留在能源空间赛道上的学生队伍为当地创造了创造性的文化空间。 武汉大学团队将废弃的郭亮小学改造成集写生、展览、住宿、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营地,中国美术学院团队为了势利导,在村口有七棵树的地方搭起了观景台兼牌坊“望山”。 河南工业大学队将废弃的厕所、鸡舍改造成卡点“7个鸡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闲置的木屋改造成咖啡屋……这些空间都是就地取材,融入了当地剪纸、花鼓、木版年画等无形元素。

刘亚辉表示,《黄河之礼》非遗文创设计课程创作的文创设计作品版权全部在当地,部分产品已经投入使用。 例如,浙江理工大学为郓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肉制作技术设计的产品包装受到当地牛肉制作企业的欢迎,作品未经审核就开始投入试制品。

于洁表示,项目在各赛场上形成良好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地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创意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局面。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河南大学旅游管理学部长张野认为,“黄河普照家乡河南”青年农村建设行动是《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的积极落实。 意见引导创意设计企业、平台、工作室、设计师向农村拓展业务,鼓励创意设计、建筑策划、园林景观等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建设,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将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农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撑青年农村建设行动多方联动,打造创新驱动农村运行的平台和模式,高校、设计单位、农村组织、文旅企业等联动,高校教师、设计师、大学生、非遗传传承人等联动,共同创新推动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张说,“黄河普照家乡河南”年轻人的乡村建设行动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创意设计在非遗传承诺和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传重量要在有生之年传承,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激活非遗文化基因,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农村建设也要加强创意和创意,用创意激活农村文化,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在农村活跃地表现出来。

二是发挥非遗传承诺和文化空间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传和乡村建设都需要文化空间为支撑,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创意引领的文化空间建设,将更好地促进非遗传和乡村建设。

三是发挥非遗传承诺和青年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传承诺和乡村建设离不开广大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社会要积极支持更多大学生参与非遗传承诺和乡村建设,培养大学生对非遗产和乡村的情感,引导大学生为非遗传承诺和乡村建设事业贡献青春才华。

“青年乡村建设行动的意义在于更好地记录、理解、转化、创新黄河遗存。 年轻设计师和大学生爱上乡村,用新时代的眼光重塑乡村;让乡村和景区焕发活力,空间和产品焕然一新; 为地方干部群众指明方向,找到出路,树立文旅融合发展信心。 希望中华大地上更多的乡村被非遗灯。 ”刘亚辉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做好无形保护传承工作”,于洁表示,以“黄河非遗老家河南”青年农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做好非遗新空间和设计成果落地,做好非遗农村(张梅)。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

动态分享

2023年装备拆卸三维虚拟仿真软件,减少误操作造成的装备损失和训练时间。

2022-12-9 17:37:43

动态分享

2020年3d建模师收入,3d建模师会因为年龄大而失业吗

2022-12-9 17:39: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