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半佛仙第385篇的原创
1
视频内容已成为媒体的主流。
10月12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率先发布《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短视频已成为目前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网络APP应用,截至今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18亿,人均日使用时长为110分钟。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视频内容需求的爆发,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视频生产者的规模同样在扩大。
曾经只有专业人才的视频创作领域越来越广泛,成为人人参与的大众行业。
每个人都有机会制作属于自己的视频短剧。 视频制作不再需要庞大的团队、投资者和复杂的过程。 拿起手机就可以马上开始了。
个人视频时代到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分钟的世界中心。
曾经,由于拍摄、传播、后期成本的限制,很多优秀的想法都死在了肚子里。
每个人都有几秒钟的不可思议的想法。 大多数人在有了想法之后,兴奋得自己做不到。 但是,短短几分钟内,他就会陷入一连串的灵魂折磨。
有人在吗? 你有钱吗? 有时间吗? 能剪吗? 想出脑子里的想法需要准备多少道具? 你在找什么样的场景? 你要拍多长时间的素材? 材料不够怎么办?
嗯,想这个主意也没那么有趣。
一台普通照相机需要5000张以上。 用于录像的话,快门的消耗也会加速。 添加镜头后,成本还需要好几万美元。
再怎么拼命,买来学习摄影也很费时间和精力,练习的工夫也少,不能使用拍摄的素材,重拍也很难。
好不容易拍下来了,还得把拍摄的素材进行后处理,把视频文件传输到电脑上,还得专门买软件,学习后期技术,用头发熬夜。
在终于露出一面之前,如何给别人看又是一个大问题。
但是现在,限制这些视频制作的因素一个个消失了。
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已经标配在人手里,甚至出现了“智能手机三脚架”这个放在10年前就会被人疯狂嘲笑的不可思议的发明,摄影装置已经不再是门槛了。
4G网带来的高速上传推动了视频的普及,再也见不到在公园偷偷问“哥哥要电影吗”的神秘人了。
最后只有后期的困难才能限制视频的产量。
2
目前,视频后期的主流平台依然在PC端,依赖的是AE、VEGAS、premiere、EDIUS、达芬奇、会声影这些传统后处理软件,但视频之前出现大幅的“爱夹”字样,就意味着
我明白,但不明白的地方我也不能向你解释。 jpg。
这些软件有的收费,有的学习成本太高,后期过程繁琐、折腾人,是视频内容创作的一道障碍。
每个人对这个阈值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短视频用户的常用应对方式是放弃学习,绕开后期环节,制作原生态小视频。
这个办法很大。提高虽然增加了视频的产量,但是降低了视频的质量,没能发挥出很多有趣的想法。
此前短视频整体处于上升期,内容量的庞大掩盖了制作上的问题。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风格迥异的男人突然杀了他,改变了整个视频内容行业的格局。 那就是B站。
B站的崛起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意外。
短视频热播期间,视频内容领域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以专业制作取胜的传统视频平台,另一个是以数量和创意取胜的短视频平台,双方看似对立,很难融为一体。
B站通过经过简单后处理的“长视频”占据了中间生态系统,在这一格局中迅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无论是传统视频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这个处于中间地带的市场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战略要地。
而且,进入这片领土最重要的一点是之前被大家忽视了。 是后期。
B站最大的财富是拥有一定视频制作能力的p主,他们自然而然地跨越了后期制作的门槛,在B站形成大格局的过程中高速成长,成功构建了自己的视频生态系统。
熟练使用这些剪辑软件,能够自由组合和发布视频内容的创作者,改变了大众对后期重要性的认识。
此后,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剪辑软件,剪辑软件行业进入群雄争霸时代。
3
去年7月,快的推出了剪辑工具“快影”,虽然功能是基础,但大幅降低了视频后期的处理门槛,率先迅速占领了市场。
一个月后,嘀嗒发表了“剪辑”,标记了“快影”,同样进入了视频剪辑领域。
今年4月,传统视频领域的爱奇艺也进入视频剪辑市场,上线了自己的剪辑软件“随刻创作”。
今年9月,腾讯也上线了“秒简”,为自己的视频生态添加了一个谜题。
一时间,原本闭门羹的剪辑软件领域迅速白热化,群雄齐起,各豪门刀出鞘,子弹上膛。
这些平台纷纷进入视频剪辑领域。 中心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降低视频后处理的门槛,培养更多有剪辑思维的人,提高自己平台上的视频质量,切入长视频领域。
B站不是没有反应。
今年7月,B站上线“必挂”,但10月投资不再“咕咕”,而是双管齐下,两头同时发力,试图巩固在长视频领域的首发优势。
理由当然很简单,B站的基本盘是长视频,专业视频制作者对B站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B站是不能输的。
需要根据简单的视频剪辑组合进行剪切,方便入门,如果不是谷歌的话会强调更多的特效和智能操作。
用户使用哪一种都不重要,但B站必须提供更多、更方便、更上手的剪辑工具,以培养更多具有B站调性的创作者。 这是一项漫长的投资。
在整个互联网产业向移动端全面转移的情况下,移动端能培养出多少专业视频制作人,可能会影响B站未来10年的发展潜能。
群雄逐鹿,不知最后花落谁家。
4
移动剪辑软件的大量出现对整个电影行业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传统的PC端软件不太在意学习成本的增加,能够更精细地操作是他们的刚需。
移动软件要解决小屏幕问题,必然要走智能化的道路。 智能化对剪辑来说实际上是为了偷懒,但传统行业没有规定不能偷懒。
B站有一年叫“你看到我的id了”。 这个人最擅长组合不同的动漫内容,虽然年龄更好,但可以说是镇上的车站之宝。 每年发送一次视频,每年去一次新年祭礼。
他上了年纪的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他的视频要做一期的话难度太大了。 创造性的难度暂且不谈,光是收集素材的工作量就足以让很多人陷入绝境。 后期的剪辑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苦工,需要一点点抠图,一点点对准时间轴。
这些东西都是视频创作者面临的门槛,只有越过这些门槛才能称得上专业。
但是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AI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用更智能的工具降低这个阈值。
例如,抠照片本身没有技术意义。 虽然是不断修改细节,但是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 图像处理已经花了很长时间,视频处理更是天方夜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视频钥匙都是一帧一帧地被抠出来的。
拍电影的时候用绿色的窗帘是为了按键的时候方便。
这种机器劳动可以用智能化工具代替。
B站投资之所以不会谷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它不会谷歌的聪明。 不变成咕咕的团队实际上是AI出身,曾经开发了一款叫做马卡龙游戏的软件,可以通过AI快速抠出钻石。
目前的非谷歌将该技术带到视频领域,其AI密钥可以大大减轻密钥的工作量。
这个技术当然不是独创性的。 2018年谷歌宣称将开发这样的密钥软件。 今年华盛顿大学也发表了相关研究,将该技术置于移动端非常罕见。
因为在大众的概念中,手机端的用户不需要密钥这样的后期工作。
真的不需要吗?
想想不断刷新那个人三观的手机摄像头吧。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没想到拍照会成为每个人都希望的刚需。
视频剪辑软件的智能化意味着许多普通的视频制作者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更复杂的剪辑工作。
随着视频制作的广泛普及,像手机相机、单反相机等,将来会出现专家和大众的排名,专家使用专业软件,大众使用智能软件。
智能软件不能做专业的小细节,但能让想法落地。
这是当一批用户建立剪辑思维,到达智能化瓶颈时,自然会转向专家,成为专业领域的后备军。
这些专业制作人,既是B站的基本平台,也是整个视频行业的基本平台。
5
B站之所以投资视频剪辑领域,是因为它创造了生态。
虽然专业制作人才有限,但专业是区分B站抖音、快的重要竞争力,随着B站走出去、扩张,会有更多用户涌入B站,内容生产速度跟不上吗?
作为平台,法系并不是在等待这些创作者的自然成长,而是要积极推动这类人群的增长。
投资视频制作软件,等于从源头上为视频创作者提供工具,尽可能消除视频制作过程中的障碍,吸引更多人参与视频内容的制作,增加创作者数量。
创作者的基础盘越大,出现专业创作者的概率就越高,专业创作者的绝对增长速度相应增加。
随着智能剪辑软件的普及,大量中等质量的视频也填充到图库中,可以增加长视频的数量。
对B站来说,CP主们用什么工具切割其实并不重要,但能培养更多的视频制作者非常重要。 长视频才能让B站抖音更快,立足视频内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想法的问题是个人的才能,但是通过智能道具,让琐碎的机械劳动变得简单,可以让很多原本就埋在脑子里的想法落地开花结果。 这些开花的内容都将成为B站的内容护城河。
从更远的角度看,B站将自己的触手从播放端扩展到制作端,将拓宽战线,将自己从“承载内容的平台”进一步拉向“生产内容的平台”,未来这种生产是可能的
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以生产和广播为抓手的流媒体平台。
那就是Netflix。
当然,B站目前的发展路径是独特的,它不一定会成为中国油管、中国网飞、中国笑眯眯,它会变成什么样,需要过很长时间我们才能下一个定论。
但是,可以预见我们的生活会随着他们带来的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