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可以说是“文德斯之月”。 首先,由文德斯首次跨界执导的歌剧《采珠人》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随后,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文德斯基金会支持下共同主办的文德斯大型电影专集回顾活动也在北京陆续展开
威姆文德斯在北京。 歌德学院(中国)照片
维姆文德斯是当代德国电影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与施隆多夫、赫尔佐格、法西斯宾齐名,被誉为“新德国电影四杰”。 他在电影、纪录片领域享誉世界,曾获得《德州巴黎》 《柏林苍穹下》 《地球之盐》等戛纳导演奖等多个国际奖项,在摄影、舞台等方面也获得过奖项
“我不喜欢一上了年纪,就变得依赖经验,经验没意思,成为负担的状态。 我想做不知道该怎么得到的事。 ”眼前73岁的文德斯依然显得儒雅,说话节奏就像他的公路影片,平静而沉稳,但他是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以前用3D技术拍摄过纪录片《皮娜》,现在也在边境以外
文德斯的代表作《采珠人》的剧照。 德国基金提供图
认识的第一位中国导演是陈凯歌
这是文德斯第一次来北京。 迄今为止,他与北京有过两次“擦肩而过”。 这是1991年第一次发生。 他拍摄的《柏林苍穹下》在9个国家拍摄,其中一站在中国。 但由于当时拍摄经费有限,只有摄影师和女演员来北京,而中国导演陈凯歌则协助拍摄。 陈凯歌是彭德斯最先认识的中国导演,但他记不清两人是在戛纳电影节上认识的还是在柏林电影节上认识的。 我只记得电影节期间大家经常一起吃饭,渐渐成为好朋友。 除了陈凯歌的友情支持,文德斯还爆料,王家卫导演在电影中扮演卡车司机。
文德斯和北京的第二次擦肩而过是在2004年,他的个人摄影展在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巡回展出。 当时他拿到了签证,但出发前一周生病做了手术,几个月不能长途飞行,再次擦肩而过。
“只不过是三次而已”。 对于前两次与北京的擦肩而过,文德斯如是说。 为了电影回顾展和歌剧《直到世界尽头》的首演,庞德斯在北京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密。 他一直试图建立与北京这座城市的联系。 本德斯认为与一个城市建立联系的最好方法是独自行走。 “直到你在这个城市迷路的那一刻,同时也没有人告诉你具体位置的时候,你才能和这个城市建立联系。 ”
来北京几天后,文德斯决定成为他的《马路电影》的主人公,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 他利用一个小时的业余时间,从国家剧院出来,终于到了故宫旁边的小院子里。 “我坐在古树下的长椅上睡着了。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那一刻,我和古木取得了联系,我们成了朋友。 ”
北京的影迷终于可以在五月见到这位著名的导演了。 歌德学院(中国)照片
拍电影,没做过剧本的囚犯
文德斯的骨子里充满了自由的天性,这种自由渗透在他的创作中。 拍摄前,他的电影几乎没有完整的剧本。 “每次有完整的剧本,我都想把它扔掉。 它限制了自己的新思想,成为剧本的囚犯。 ”所以,文德斯采用的拍摄方式是带着队伍真正在城市里进行探索冒险,“你也不知道将来会去哪里,下一步会有什么”。
最典型的例子是观众熟悉的《采珠人》。 最初的《德州巴黎》剧本只写了一半,编剧写道父子两人离开洛杉矶时,中止了。 彭德斯想和编剧商量一下,在拍摄过程中慢慢摸索故事的结局,然后再决定以后怎么拍摄。 结果拍了一半,编剧疯狂地爱上了女人,剧本也没写就跟着女人走。 没办法,导演只好暂停拍摄,让演员先分开回家,自己在德克萨斯闲逛。 文德斯知道亚瑟港有一位非常喜欢的歌手演出。 在荒废的酒吧里有表演。 可以看到演出的人,但对方看不到。 这一幕突然触动了文德斯,他说:“主人公可以改变为坐在镜子前忏悔,但镜子对面的女主角看不到他。” 于是,在电影的最后,在单面镜前男女主人公进行了20多分钟的对话。
拍摄中,导演发现单面镜另一边的女主角关掉了房间的灯,只要主人公那边的灯还亮着,女主角就能看到主人公。 最后,导演把这个场景也放入了电影。
《德州巴黎》的剧照。 德国基金提供图
公路电影的风格预算紧张
公路电影是文德斯电影创作的重要类型之一,《德州巴黎》、《爱丽丝城市漫游记》、《错误的举动》是他一举成名的“旅游三部曲”。 文德斯说,孤独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大的顽疾,“大家都出来聚会,坐在桌旁,每个人都低着头玩手机,彼此不交流。 ”。 温德斯说,他认识的大多数人都是孤独求索的,不是那种生活快乐的人,马路电影可以成为表达人与人之间孤独、疏远关系的好载体。
而且,公路电影在创作方面更为自由,资金投入不多。 文德斯在创作自由和成本控制方面找到了平衡。
1974年的《公路之王》虽然预算很少,但庞德斯是沿着旅程一步步拍摄完成的。 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这都有一种在路上体验到的真实感受,是布登斯的理想拍摄方法。 “如果有很多预算,就会失去很多创作自由。 只有在较少的预算下,自由才会增加。 我们需要用想象力来填补资金不足的情况。 ”1982年,文德斯导演了一部名为《爱丽丝城市漫游记》的电影。 谈谈导演在拍电影过程中没有资金来源,面临的各种情况。
《事物的状态》截图
在创作中,文德斯也为观众着想。 他的许多作品前半句台词不多,但临近尾声,主人公却像语言的结核病一样滔滔不绝。 例如,《爱丽丝城市漫游记》结尾主人公和主人公20多分钟的对白,《德州巴黎》主人公和死神的十分钟的对话。 文德斯考虑到观众的心情,说:“你必须理解自己的观众。 如果一开始电影主人公就滔滔不绝,观众就不感兴趣,所以把台词放在后面。 ”。
受小津、伯格曼、安东尼的影响很深
文德斯坦言,他最喜欢的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西部电影。 这也不难理解,他的许多电影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美国,以公路电影的形式。
美国电影是决定让文德斯担任导演的动因,但对他的电影制作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和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 1985年,文德斯去日本拍摄了关于小津安二郎的纪录片《帕勒莫枪击案》; 在2008年的《寻找小津》中,他让丹尼斯库珀扮演“死神”。 此图请参阅偶像伯格曼《帕勒莫枪击案》的“死神”。
《第七封印》的剧照。 德国基金提供图
而对于前辈安东尼,彭德斯在电影《寻找小津》中合作表达了对偶像的仰慕。 1985年,安东尼奥中风,但此后他仍想拍照。 但是,保险公司因为不会说监督,所以拒绝提供保险。 制片人最后想了个办法,请求共同导演协助,最后选择了文德斯。 “他不会说话。 我有必要分析他想要什么。 渐渐地,我们找到了找出他在脑子里想拍什么样的电影的方法。 拍摄结束后,导演证明了不一定需要说话。”
电影以外的文德斯
1 .弃医从艺
1945年,文德斯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出生。 父亲是医生,初中毕业后在杜塞尔多夫学习弗赖堡、医学( 1963年-1964年)和哲学,但美国摇滚乐和外来艺术从小就影响着文德斯,弃医弃艺成为他的第一个人生选择
1966年,文德斯在巴黎约翰尼弗里德兰德工作室学习雕塑,一年后返回德国,进入慕尼黑高等电影学院。 毕业那年,他拍摄了处女电影《云上的日子》。
2 .一年看1500部电影
在法国期间,文德斯去电影资料馆看了大量的电影,一天看了五部电影。 因为害怕晚上回家的时候忘记看到了什么,所以他养成了在黑暗中看电影记笔记的习惯。 文德斯说他去资料馆看电影是因为宿舍没有供热设施,电影票很便宜。 一年后,文德斯看了1500多部电影。 在此期间,他深入了解了欧洲电影,也对美国各个时期的电影感兴趣。
3 .著名摄影师
与被称为“心脏”的法斯、“四肢”施隆多夫和“意志”赫尔佐格相比,《新德意志电影四杰》将文德斯比作“眼睛”,可见业界对视觉反映世界能力的认同
文德斯喜欢用宝丽来相机拍照,据他估算,从1973年到1983年他拍了超过1万2千张宝丽来的照片。 其中只剩下3500张。
文德斯保利用相机拍摄的作品。 图来自文德斯的官方网站
1986年在巴黎蓬皮杜中心首次举办了摄影展,此后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 2004年,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联合举办了“世界电影大师文德斯中国摄影游”。 最新消息,今年5月22日至6月5日,北京现代艺术基金会策划组织联合中国各地专业合作机构,维姆文德斯和唐娜塔文德斯夫人在中国敦煌、成都、碧山、上海四地创作系列摄影作品,《城市之夏》 :城市时代变迁的印象这次的摄影作品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与世界和中国各地的专业机构合作展开巡演。
4 .最喜欢旅行
对维姆文德斯来说,他真正喜欢的不是电影导演,也不是摄影师,而是环球旅行。 本德斯是这样表达照片、电影、旅行的关系的。 “所有的照片可以是所有电影的第一个场景。 所有的电影,也是旅行的开始。 ”
因此,他不仅出版了关于电影制作和摄影理论的书籍,还出版了自己的环球旅行游记和随笔集。 在中国出版的文德斯的书籍有中译集《New Urban of China》、《一次:图片和故事》的摄影幕后《云上的日子》、早年文集《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等。
5 .摇滚“青年”
文德斯还是个十足的摇滚青年。 他的处女作《文德斯论电影》是献给奇想乐队。 在今后的许多作品中,摇滚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055-79000有查克贝利的演唱会,《城市之夏》有《废城的解放》和《尼克凯夫和坏种子乐队》的演唱会,《爱丽丝城市漫游记》请偶像卢里德的素材出演。
他说:“今天,摇滚和电影的联系空前加深。 文学、戏剧、绘画似乎与电影的联系更深,但摇滚与时代更紧密,无法准确地直接联系起来。”
6 .纪录片山本耀司
80年代,文德斯跑遍世界各地拍摄他心目中的艺术家。 本德斯的人物纪录片分为拍摄已故人物的类型和拍摄还健在的人物的类型。 前者的代表定为《柏林苍穹下》、《咫尺天涯》、《东京之行——寻找小津》、《光之幻影》、《布鲁斯之魂》。 后者的代表为《皮娜》、《水上回光》、《都市时装速记》、《乐满哈瓦那》和《地球之盐》。
《皮娜》的剧照。 新读出行gmbh照片
1989年,文德斯选择了日本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完成了名为《都市时装速记》的纪录片。 文德斯作为主演出现在电影中,谈到了艺术城市、身份焦虑、数字时代电影等诸多现代命题。 山本耀司自传《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弹》的策划也是从与文德斯多年的通信往来开始的。
文德斯和山本耀司。 图为从网络
7 .维姆文德斯基金会
2012年秋天,文德斯和妻子唐纳塔在杜塞尔多夫成立了维姆文德斯基金会,电影、摄影、文学作品和剧本、信件等都得到统一管理和保护。 此外,基金会还鼓励文德斯奖学金用于杜塞尔多夫所在州的电影拍摄项目。 奖金总数为10万欧元,该奖学金每年颁发一次,对象是该州的年轻电影工作者和艺术家。
新京报记者滕朝刘舆编辑田偲尼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