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黄松陆林汉
“全球艺术场上海时间”主题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早已落下帷幕,但艺术的“上海时间”仍在继续。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 www.thepaper.cn )近日深度探访上海滨江美术馆群,探索艺术的“上海时间”和背后。
这次聚焦于北外滩和浦东前滩。 如果说“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勾勒出“金三角”,“世博-前滩-徐汇滨江(西岸)”是另一片黄金宝地,艺术融入这座明天城市的新热土。
2020年底,苏州河核心城区42公里海岸线基本贯通,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一“一江一河”构成的滨江滨水区域,不仅是城市的历史文脉,未来随着更广阔的江河岸线和文化建设的体量,将承担更多元的未来。
刘海粟《外滩风景》布面油画
上海特区成立地点为乍浦桥路八号洋房,乍浦路南段,乍浦路桥北首,今上海大厦西。
1912年初冬,刘海粟、汪亚尘、乌始光在虹口乍浦路一家叫宝亭的西餐厅吃午饭,从窗户出去,在对面的墙上贴上出租屋的警察,饭后去租那所房子。 他们租的房子是乍浦路8号。
1912年11月23日,刘海粟、乌始光、张聿光等人在这间租来的洋房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绘画美术院。 这年前头发粟是17岁。 在离乍浦路桥不远的虹口黄浦江沿岸码头,日本、欧洲的留学生就是从这些码头出发的。 其中包括1919年去法国的徐悲鸿、林风眠,以及先后去欧洲的李毅士、吴法鼎、关良、庞薰瑛等。 1929年2月,经过漫长的“准备”,刘海粟也终于坐上了斯芬克斯号游轮,从虹口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欧洲之旅。 这时,许多留学生回去在虹口下船,许多人开始留驻上海,融会贯通物的艺术实践,办起艺术社团,投身艺术教育,把西方的油画雕塑理念带到国内。 他们出发回国的码头、上海美专诞生的地方都属于现在的“北外滩”。
位于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2019年底东山魁夷大作搭载“新鉴真”号抵达上海,虹口码头也是20世纪初留学生出发的地方。
北外滩:现代城市与城市文脉的结合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曾将上海的两条文化带概括为“卢湾之弧、虹口之轴”,认为上海之所以成为“中国新兴艺术策源地”,是因为这里人脉汇聚,许多艺术家在上海改变了艺术人生。
1918年上海港洋船停泊分区段及两岸码头分布示意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