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美育的重要方面。 目前舞蹈教师教育专业课教学方法大多停留在舞蹈动作层面的教学法研究,缺乏对学生美育文化的滋养。
新时期青年在舞蹈艺术学习中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内在修养,将“以文化育人”理念贯穿于舞蹈教师教育教学之中,结合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高、文化底蕴深厚、身体素养有待提高的学情特点要从“爱人”“跳人”“立人”“以礼立人”三个维度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方式
通过爱别人,贯彻情感式教育
“爱”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感化人心的必由之路,是灵魂与灵魂之间有温度的对话。 舞蹈专业课的教学应始终贯彻“爱人”的教学理念,帮助未来舞蹈教师逐渐形成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品行情操,成为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热情教育,注重践行“爱别人”的教育理念。
情感式教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真实、温馨可爱的舞蹈场景,使学生感知和理解舞蹈艺术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结合实际学习需求,建立“以情为动—以情为传—以情共鸣”的三段式递进的舞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舞蹈中感悟舞蹈艺术的真、善、美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关心的问题,抓住其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创设恰当、优质的舞蹈情境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讲述舞蹈教育内容背后的感人故事和文化内涵,感化学生,在此过程中使师生形成情感共鸣、思想共鸣,进行传情达意的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从经典舞蹈作品的教学入手,引导老一辈舞蹈家通过扎根民间、与民共舞的故事感染学生、感知教师身份的责任与担当,体会前辈教师执着艺术、献身课堂的教师风气,感悟热爱爱的精神品格。
作为培养舞蹈教师的教师,要通过用语言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保持爱心,在关注成长中表达爱心,在教学细节中表达爱心,在教学内容中演绎爱心,从而实现爱心教育。
用舞蹈塑造人,探索模仿式教学
舞蹈艺术充满了生动的生命力和形象美,不同的舞蹈风格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用舞蹈造人”不仅是通过舞蹈塑造美丽的姿态,也是塑造心灵。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动作词汇置于丰富的舞蹈文化语境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实现“以舞锻炼人”的教学目标。
运用模仿式教学是“以舞蹈塑造人”的重要手段。 教师将舞蹈动作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人进行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形象、趣味对比教学中把握舞蹈动作要点,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也有助于教师引领学生的价值,更深入地挖掘舞蹈中的育人要素例如运用“汉字意象比较法”,中国传统舞蹈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其舞蹈意象的动态文化特征与汉字有相通之处。 例如,在教学生如何挥动扁担的同时,指导学生理解“女”(象形)字的形象、意象及其动作之美。 “横”比作兰花的扁担,表现出女性的典雅之美,表现出女性勤劳辛劳的品格;“掠、点、掠”比作扁担,表现出与扁担交叉的单立膝屈点步态、字线之美如兰三路转弯的体态特征教师将汉字与舞蹈形象有机结合,从“形与意”的角度进行解析,既能把握舞蹈动作的要点,又能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生活环境比较法”也是比较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生活性强的舞蹈素材,并将生活状况与舞蹈词汇进行比较。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生动的动作示范、丰富的音乐渲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以安徽省花鼓灯车水步教学为例,将车水步动作双脚朝下、后仰蹬力直接比作工人蹬脚踏水车时的状态。 在帮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舞蹈动作要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车上行走的反复练习中感悟工人的辛勤付出,进而形成勤奋朴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以礼待人,运用探究式教学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新时期舞蹈教师对礼仪修养和行为形成的要求,舞蹈教师教育专业课教学秉承“以礼立人”的教学思路,丰富了礼仪舞蹈教学内容,运用探究性教学,在舞蹈教学中润物无声
要完善礼仪舞蹈教学内容,挖掘各种舞蹈形式的礼仪文化,让学生从体验各种舞蹈礼仪动作开始,达到讲礼貌、养礼貌的教育目标。 以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为例,不同民族的方式不同,各有特色的礼仪文化,师生在每堂课开始时运用各民族舞蹈的礼动作互相问候。 比如蒙古族的邀请礼、汉族的拱礼、藏族的敬献哈达等等,都是在舞蹈的动态体验中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观念。
通过对中西方舞蹈礼仪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礼仪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以中西舞蹈礼仪文化相关舞蹈素材为载体,在学习各种舞蹈词汇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中西礼仪文化的认识。 例如,首先带领学生体验古典芭蕾礼仪和汉唐古典舞礼仪,然后依次教授芭蕾演出欣赏的礼仪文化和中国古典舞的知识点。
运用探究性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礼动作的文化内涵。 教师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首先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并通过奖励式、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相关礼仪文化,培养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最后,教师要铺就逻辑的、阶段性的问题情境,分析师生共同探索所学到的礼仪文化知识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展现礼乐精神。 (作者:陈汐,单位为北京舞蹈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