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轻武器》——从普鲁士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手枪发展历史及设计分析

接前文德意志步枪发展历史,本系列主要介绍德意志帝国的手枪历史发展和设计沿革。众所周知,德国的步枪体系属于现代步枪的几个起源之一,但对于手枪的发展,因勃朗宁在手枪现代化上的强大助力,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美国头上。

但在实际的历史中真相并非如此,美国充其量只能算是现代手枪在发展中的一个推手,其余国家对于手枪体系的推进也是不可忽视的,德国就是这其中之一。

于18世纪时,普鲁士出于对骑兵运用的强化而率先推出的短款燧发步枪,以及其后出于对这种武器的理解和运用而将这项技术推向的正式军队制式化,便是现代手枪真正的最早起源,因这次武器制式化的推进,手枪才从一种补充成为了近代军用热武器的主流之一。

所以实质上,本篇要介绍到的德系手枪,也是现代手枪几条发展由来路线的根源之一,因而本篇将着重介绍德意志手枪起势和至体系成型的这一完整过程,还原这条从未被明确的现代手枪发展之路。

起源丨骑兵改革和手枪制式化

德意志人的现代手枪体系起源,相较于常规的现代国家较有不同。它虽然不是最早设计出短身管手枪的国度,但却是最早让这种武器实现大规模进入军队,并与实际军事体制进行融合的国家。

在其余各国尚以马刀作为主要马上武器,或以小编队和半回旋执行间歇性手枪战术的时候,德意志人就已经以大型马上墙阵组合短管的燧发手枪,打造出了一套骑兵军大量配置手枪的作战体系配置。

因而,德国的手枪体系相对其余从排发步兵因散兵化和狭小空间自卫等目的发展而来的手枪体系而言是有较大区别的,这同时也拉长了德系手枪的起点。

在后续的发展中,德国因吸纳了其余手枪的应用理念,这才形成了后来德意志帝国在一战和二战时的完整版德系手枪体系。而这一切的开始,则都需要从18世纪的30年代这个时间点说起。

在普鲁士的时代,前系列中曾提到过的士兵王,我之前曾言明他改造了普鲁士的骑兵制度,这种改造主要包括将“龙骑和骠骑”等功能骑兵组合传统的胸甲骑兵,形成整体化的骑兵军,这同时也扩大了普鲁士在正面马上部队的量级。

普鲁士重骑兵和法国骑兵的对抗

这样的调整,在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骑兵的作战形式转向,骠骑和胸甲骑兵这种传统骑兵固然无需调整,但龙骑兵这种以往配置长款火枪的机动步兵,便不再具备了新制度下的作战能力。

这种问题,最终是通过两种方式解决的,一是骑兵训练的整体合理化,二则是武器装备的替换。

前者,旨在统一提高所有骑兵部队的骑术,再达成执行骑兵大军团统一作战的普鲁士马墙冲阵战术;而后者,则是基于这种军事制度为龙骑兵所研究的对应适配武器。

这之中的火器设计名为“波茨坦龙骑1731型燧发手枪”,其本身并不具备什么特殊的设计,仅为同时期波茨坦步枪的缩短版本,属于同样的“燧发前装钢铁木铜混合材质”的常规时代设计。

但是,其在配合腓特烈大帝辖下设计出的马墙冲阵体系后,普鲁士的骑兵在接敌和突入敌阵时,便仍然能保持住马墙阵的“墙式队形”之特性,这使得普鲁士的骑兵具备了大面积的机动齐射火力之能。

这种能力,在普鲁士通过对波茨坦步枪进行简单截断设计后得到的龙骑1731型身上,能够得到很好的配合,后者所具备的轻量、便携和操作便利等特性,完全适配于普鲁士骑兵的新作战职能,因而在腓特烈时代得到了最早的制式化。

这一点和同属现代手枪发源地之一的美国不同,彼时的美国燧发手枪走了追求精度和其他特性的单枪强化路线,而普系手枪更类似于明朝对火铳的运用,以阵械的相辅相成达成互补,发挥军队的最大战力,这使普鲁士骑兵在腓特烈大帝时代打下了赫赫声名,甚至还带出了英国龙骑手枪团这样的模仿者。

英国第八手枪骑兵

不过,同样也因为战阵和武器的结合,这种组合也使得普鲁士这个最早大规模应用手枪的国家,在武器本身的迭代上陷入了长久的停滞,如同明朝在火铳融合战阵后的发展一样,普鲁士手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再也没有丝毫精进。

分散态骑兵

最终,这款燧发时代唯一因制式化而被视为现代手枪的设计,因马墙阵被不断强大的火炮所克制,在武器单体性能的逐渐落后下走向了落寞,这便是德系手枪的起源。

成型丨理念结合下的体系成型

这之后,以战术适配手枪达成高效率作战的骑兵战术已然失去了效果,不过基于当时对短款武器配合骑兵单体适配性的普遍认可,普鲁士对于手枪的发展也转向了法美那样的枪械本体提高。

对于枪械本身提升到柯尔特转轮设计

反之,因欧美的信息流通,普鲁士对于骑兵和燧发手枪的结合运用也早已被各国所复刻,双方对于手枪的认知首次形成了统一,欧美正式进入了“手枪骑兵时代”。

美国手枪骑士

这个时期内,各国对于手枪体系的发展主要是提高手枪的射击效率,因为这可以取缔此前骑兵作战一直存在需携带多把单发手枪执行连续作战的现象,普鲁士王国在这一阶段内的成果有“Dreyse击针式单发手枪和Dreyse击针式转轮手枪”。

前者,是德莱塞步枪设计者德莱塞爵士在研发步枪的同时研发的一款手枪,在设计原理上近似于M1841型,是一款后装填的击针式手枪。

这款武器身上,德莱塞采用了类似拉动式枪机的设计,这种结构可以很轻易地看出是德莱塞步枪直拉式枪机的缩小化版本。

其依靠枪械后方的一个圆柱小型枪机和标志性的滑动轨道进行配合,枪机便可用向后滑动的动作,带动内部的弹簧和阻挡,推动平移击式发针进行压缩蓄力,最后与扳机组内部结构进行契合,维持蓄力达成待击发的状态,此后再将枪机外壳推回原位,就给了蓄力的击发针留下了一个运动行程,这时扣动扳机,击针就会沿行程被释放,从而冲击发射药达成射击动作。

这样的内部原理构造,配合右侧一根可打开枪膛上方孔洞的杠杆式把手,便可在简单动作达成待击状态的同时,在枪身近后方的位置更快装药和装弹,实现后装击发射击。

这种枪械设计,在陆上作战时相对燧发手枪显然要更有效率得多,但在主要职能的马上作战中,相比原先就几乎不会进行战斗中装填的燧发手枪骑兵而言,并没有半点的价值提升,因此这款武器最终没有被普鲁士所采用。补全这种骑兵火器缺乏功能的是后者的设计,名为Dreyse kufahl转轮手枪。

这款武器由英格兰的GL.Kufahl设计,是德国第一款能够自行生产的多发手枪,虽然单次装填在没有弯折开膛功能和药/弹分装的条件下甚至会更加困难,但单次可预存六发的设计相比此前需携带多把单发手枪的操作显然要高明的多,因此它被普鲁士的骑兵正式采用,成为了第一款的制式转轮手枪。

单从设计上来看,这款武器其实相较德莱塞爵士的设计区别并不大,差别点主要在两个部分,一为枪机的改动,二为弹巢设计的加入。

前者的差异,在于两者枪机的合理化和简易化上,新的库法赫手枪虽同为后拉击针式枪机,但没有德莱塞手枪那样多次动作实现待击发状态的设计,也没有其不规则涵盖多种小设计的形态,整体被融合在了一个圆柱枪机体内部,只需通过后拉枪机,即可实现击针蓄力和卡扣扳机,从而实现待击状态,操作相对德莱塞手枪更加简易合理。

这组合后者借鉴自柯尔特1835型,运用原本便是空置区域弹膛后方位置新增的成熟弹巢设计,加上因采用枪机设计而具备的双动能力,便只需要做一定的弹巢自转和气缸自动锁定的机构,即可完成手枪的快速多次发射。

理论上来说,这种设计本身也并不具备多少的特殊性,只是将德莱塞步枪和柯尔特手枪的成熟设计相融合,因而他并非是当时市面上最好的转轮手枪。

不过,因为扣压事件让普鲁士与柯尔特公司的交恶,以及欧洲各国在此时对转轮手枪技术的研发和保密,这种直接获取生产权限的武器确实是当时普鲁士可以抉择条件下的最好选择。

普鲁士缴获装备海军的3000支柯尔特1851

于是自此时开始,这款武器便成为了普鲁士王国末期的最后一款制式手枪,主要装备于普鲁士骑兵作为主流武器,并以马刀和拉栓卡宾枪此类的武器辅助使用,在60年代末期总计有超过上万的产量。

不过,这种较大的装备量级还并非是这款武器的主要价值,它在普鲁士被应用的真正意义在于确定了骑兵和转轮的组合体系。这种多发高效的便携武器在当时成为了对骑兵作战的主流武器思想,虽然新兴的卡宾枪因效率提升和更远射程占据了部分骑兵部队中的武器份额,但在机枪还没有面世彻底消灭掉骑兵近身作战职能的时间点,这种武器相对转轮手枪在近点的高效率还是有所不如的。

携带卡宾枪的波兰骑兵

发展丨帝国转轮和半自动时代

源于此,在德意志进入帝国的初期,最先在手枪领域上统一化的选择便是转轮手枪的制式化。这次抉择,引动了德意志帝国多项对转轮手枪的设计,最终定型了帝国转轮1879型手枪,形成了德意志帝国第一个长达十数年的制式转轮手枪时代。

1914德骑-手枪和步枪搭配

这个时期竞争的武器主要包括有“勒福瑟1858型、萨克森1873型、毛瑟C78型和Dreyse Reichs 1879 型”这几款转轮手枪。

前两者为公国时代的遗存,分别来自于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国,出于对区域军工的削弱,这两者和步枪系列中的区域步枪一样最快被淘汰,真正展开竞争的主要是后两款型号。

后两款武器,分别为毛瑟公司和JP Sauer & Sohn公司设计,最终由后者得到了“帝国转轮的称号。”其实以武器单体的设计来看,被淘汰的毛瑟Z字型反而是设计更优秀的那一款,不过这枪械犯了毛瑟武器多次被德国军队所不接受的核心问题,那便是设计的过于复杂。

与普通认知中的德造高精不同,德国人其实在制造上的“高精”说法,并非是来源于对复杂性和功能性的追求,而是来源于对简单可靠设计的尽善尽美。

我们再来看这款毛瑟手枪,其采用了弯折开膛设计、三层保险设计、弹巢推杆设计和弹巢轨道配合底部杠杆转膛的设计。

虽然能更快退弹/装弹/维护、拥有更安全的射击状态、快速形成V字开膛形态和拥有可靠的转膛动作,但是在枪械的制造工艺上,复杂程度就被加深了许多,这一点通过弹巢沟壑频频的轨道也可以看出。

因此,该武器虽然是德意志首次应用美式那样简单的击锤弯折式转轮设计,但在对比以往成熟枪机和销轴固定弹巢设计的生产能力时,甚至是远远不如的,这使这款枪械最终因生产困难而被德军所摒弃。

对比之下,同样限定在金属定装弹需求下Dreyse Reichs 1879型转轮手枪。

在采用了更简单的击锤设计的同时,没有应用弯折式的开膛设计和密集错杂的转膛轨道,而是采用了销轴式的弹巢锁定,这使枪械没有了毛瑟系手枪身上带有的弹巢生产和枪身生产困难,以及连接顶弹巢伸缩杆的把手设计,整枪的生产工艺更简单,结构也更可靠。

此外,在弹巢后方的闭气盖还能达成弹巢防异物侵入的效果,打开后以定制弹对其装填也相当快速,所以该枪虽然不具备前者在许多功能上的成就,但单以快速覆盖全国达成的制式化,这种生产更便利、结构可靠耐用,在性能上也未落后多少的武器显然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源于此,这款武器在70年代末被帝国陆军选用,成为了第一款帝国制式手枪,主要装备于德国的骑兵。

在后续,还有一款名为1883型的改进版本,主要用于新融入军队体系当中的军官自卫概念,整体做了一定的缩小,这两款武器一直服役到新世纪初期的一战前夕退役。

不过实际上,因为武器的可靠、易用和寿命等优势,在一战和二战中仍有大量还在服役,不过彼时因机枪和冲锋枪的崛起,这种武器已经彻底的沦为了辅助型枪械。替代它的武器是德系手枪中声名赫赫的卢格手枪,与它同台竞争的枪械则为我们熟悉的毛瑟C96型,两者诞生自德军对便携枪械突破六发容量的招标计划,是德意志最早的两款半自动手枪。

其中,毛瑟C96型手枪是毛瑟公司设计师费德勒兄弟私下开发的一款半自动手枪。

在它的身上,设计者做的调整主要包括有两点点,一为对供弹系统的设计,二为对自动原理的注入。

前者,指的是C96型使用的盒式弹仓和桥夹装弹的设计,这种先在步枪上应用对供弹处下方空间进行开发的设计,也将更大的弹药容量从步枪身上带到了手枪身上,让毛瑟C96型手枪从转轮的6发弹容突破到了10-20发的弹容。

至于后者,则指的是C96对枪机设计、自动原理和闭锁设计的融入,在这款武器身上,首次应用了楔式闭锁和平移击针式枪机的设计。

这些,使得这款武器可以运用后座的力,在枪机和等长击针通过后拉一次实现蓄力和卡扣后,通过击发待击的击锤,便可实现弹药上膛后的击发,此时再依靠足够的后传力,便能使卡住底把双突起楔型闭锁的枪机脱离限制向后运动,从而推倒击锤后由枪机凹槽回位陷入底把凸起达成闭锁状态。

这样的设计融入,使手枪成为一种半自动武器,具备比单动转轮快的和与双动手枪相近的射击流程,组合更大的弹容后,这种武器相较正在服役的帝国转轮,整体能力是要更优秀许多的。此外,该枪械还设计有空仓挂机和外接枪托的设计,这使得C96型的装填更加便利、可控性更加优秀。

综合这些,可以看出这款手枪是一把相较现役武器更强大许多的型号。但是因为和毛瑟C78型相差无几的生产造价和生产工艺高要求的原因,以及一些上抛壳空间小造成卡壳此类的故障性缺陷,这款武器在和公司合作参与的德军半自动手枪计划中,最终没能获得德军的亲睐(战时的临时购买本文不计入)。而击败这款武器获得德军认可的枪械,则是近代德武在世界范围内都声名颇大的卢格型手枪。

这种卢格手枪,全称名为Luger P-08型手枪,意为在1908年被德国定为陆军制式武器的卢格手枪,这样一看貌似这款武器是靠近一战时的设计,但实则不然,这款枪械早在新世纪前便已设计成型。

它最初被叫做C-93型手枪,是雨果.博查特在1893年的设计,但在彼时博查特犯了和费德勒一样的错误,便是将枪械设计的过于精密复杂和臃肿,这使得对其销售和递交制式化的DWN公司生产和售卖困难,最终交由卢格设计师进行简化和合理化后,才有了目前普遍认知中卢格手枪的正式形态。

这款武器,主要衍生出了三个变体,分别是00型卢格、06型卢格和08型卢格,这分别是对瑞士军队制式、德国海军制式和德国陆军制式手枪投标胜利后产生的型号,实际上几者差异并不算大。

我们认知中的卢格手枪,一般指的是卢格P-08型手枪。这款型号,相较对手毛瑟C96而言,主要的优势在于极致简化、结构合理化、低造价和功能维持上。

可以看到,P-08型在枪机上首次采用了一种较奇葩的肘节式结构,这种设计以将平行枪机折叠为倒V字型达成装弹抛壳和开膛闭锁的目的,在复杂性上相较常规平移式枪机要增加了许多,但对上部进行折叠的枪机动作,规避了手枪枪机不断向后随动可能造成的安全性问题,这就属于合理化设计的一种。

其次,将弹药以匣为组配合斜型移位到供弹口下方的握把空间,也属于的一种合理化设计,利用了枪械闲置的空间。

这加之,卢格手枪在枪身设计中做的尺寸小型化和弧面化设计,也让枪械的质量变得更轻,这带来的另一种优势便是造价降低。

然而,这种造价仅为35马克的手枪,却以肘节式结构和隐藏空间弹药的大容量设计,而取得了与毛瑟手枪相差不大的作战能力,甚至具备更好的便携性和可靠性。

源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这款武器毫无疑问的击败了C96型手枪,成为德意志帝国时期最广泛的军队装备,在一战和二战时的海陆空、骑兵部队和军官团中,都是最常见的德系手枪配置之一。

此外,源于德国陆军受到C96影响下令在P-08身上配置的枪托凹槽和弹鼓配置,卢格的LP-08型版本也可执行冲锋手枪的职能,这样的武器配置,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德国冲锋枪概念的起源。

本篇完结——本系列待续

到此,德国手枪的上半篇告一段落,这部分内容并不涵盖所有,例如海军柯尔特、07型和15型此类不重要的设计都没有列入,如果感兴趣可自行查阅,下期更新魏玛、二战和西德的手枪,尽请期待!感谢观看,如果喜欢可以点赞支持一下!

剪辑交流

ps字体波纹效果,ps文字字体设计

2022-10-18 4:27:45

剪辑交流

品牌标准字设计理念,企业标准字的设计原则

2022-10-18 4:29: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