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写流量变迁简史心得体会(万字长文写流量变迁简史心得)

编辑导语:流量,这个互联网人经常能听到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和营销有什么关系?这些年来,哪些因素推动了交通的变化,又经历了哪些阶段?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让我们看一看。
一、流量与营销(一)什么是流量?1.流量就是人数。
“流量”是互联网领域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但本质上与互联网无关。广义来说,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访问一个线上或线下区域的人。
以线下为例。例如,南京东路是2020年国庆期间上海人流量最大的商圈,东拓路段每天客流量超过20万。所以零售行业会发现“选址、选址、选址”的第一原则。现在所谓的“网上名人店”、“打卡胜地”,是指一些店铺或景点具备了吸引和聚合流量的能力。
在广播时代,电台和电视台的影响力来自于它们吸引大量观众准时收听或收看节目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年除夕八点的央视春晚。即使在内容优质的今天,春晚吸引流量的能力也不容小觑。——2022年,春晚电视直播率达到21.9%,首次在手机上推出的“竖屏看春晚”,观看人数超过2亿。
一些在线视频网站也会因为一些爆款电视剧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流量。比如2022年初,由小说改编的时间循环短剧《开端》,就因为好评和口碑传播而大获成功。于是,推出独播剧的腾讯视频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截至3月,该剧播放量超过22亿次,多次登上热搜榜。
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形式变成了网站、app、微信官方账号、短视频、直播等。而流量就是消费这些媒体的人数。用来反映流量状况的典型指标有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PV(浏览量)、UV(访问量)、VV(视频播放量)等。
比如,根据腾讯2021年年度财报,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达到12.68亿,依然是华语圈最大的流量聚集地。2021年,Tik Tok日活用户突破6亿,成为流量第一的短视频平台。2020年4月1日,罗永浩在Tik Tok开了第一场现场秀。直播三小时,累计观看人数接近4900万,总支付交易超过1.1亿。
2.流量就是用户的时长。
如果用人数来衡量流量,那么中国互联网的流量已经走过了高速发展期,接近天花板。早在2016年,王兴就提出了互联网用户红利结束,进入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0%。相比2020年12月仅增长4300万(4.3%),手机网民数量接近天花板,达到10.29亿。互联网行业很难简单的通过增加人数来获得更多的流量。
然而,除了接触互联网的人数增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也改变了人们分配时间的方式,使得更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发生在网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线流量的情况不能只通过人数相关的指标来考察。更准确更现实的做法是引入用户使用时间的概念,将流量视为用户在线时间的总和。
由此看来,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28.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8.8%,增速明显高于网民增速。在特定的媒体上,用户的使用时间用数字o等指标表示
截至2021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9.34亿;根据Aauto faster 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119.1分钟,同比增长35%。用户在这些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平台可以展示给这些用户的广告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Tik Tok和Aauto Quicker可以获得数十亿甚至数十亿的广告收入。
可以想象,当元宇宙的崛起再次带来人们的时间迁移,人们沉浸在元宇宙中,元宇宙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池,这必将影响流量格局和营销方式,这将是本书讨论的重要话题。
3.流量也是用户细分和用户需求。
把流量看成是人的数量或者使用时长,底层的假设是人和时间没有差异性和同质性。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显然是不准确的。不同的用户群体在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会有“女性& gt儿童& gt老年人& gt狗& gt男性”在网上的消费价值排序。
在回归流量和商业本质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用户细分,以及细分群体在各种场景下的需求。场景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需求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百度最早的产品经理、后来的滴滴出行产品负责人俞军提出了“用户就是需求”的观点。他认为“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自然人某种需求的集合。
比如一群相似的人有获取信息的需求,那么这些需求一起就会成为一个资讯App的目标用户;同样一群人在家订餐的需求,成为了某外卖App的目标用户。
用户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流量的新视角。即使网民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人的需求也是可以被激发和创造的,增加的、差异化的新需求就是新流量。
欲望是无限的,制约总需求的核心因素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必将释放出更多更丰富的需求。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也能激发更多用户的需求。
阿里研究院在《2020中国消费品牌报告》中提到,品类创新对市场扩张的贡献为44.8%,品类创新和产品创新让更多用户购买更多商品。
在微观层面,需求的刺激、产生和满足通常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中。例如,当旅行时,人们会想要购买当地的特产或纪念品,在炎热的夏天,他们期望有凉爽、无脂肪、零糖的苏打水。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营销等领域越来越重视“场景”和“场景”的概念。
当人们的生活场景发生深刻变化时,也有可能创造新的用户需求,带来新的流量机会。比如,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取消“996”工作模式,拒绝加班文化,人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生活中,而不是生产性的活动中,新的需求就会应运而生,比如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工作之余娱乐、社交、提升自我的需求等等。
像元宇宙这样充满风景的技术带来了激发和满足新需求的巨大可能性。从上述角度来看,品牌或平台之间的竞争,是满足相同或相似需求的不同方式之间的竞争。
以购物为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习惯于线下购物,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才能到达购物中心或百货商店,选择范围取决于有限的货架上展示的产品。
如果你想要的商品刚好不存在,你又没时间去别的店,你就不得不接受一个你不那么喜欢的选项,或者干脆放弃购买。
随着网购的发展,人们只需要在电脑前打开网站买东西,然后从数量庞大、货架空间无限的商品中挑选,既节省了时间,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无法亲身感受商品的外观和效果,购买后不满意退货是必然的。
直播电商出现后,人们不仅可以在家购物,还可以通过主播的演示,实时了解商品的外观,测试商品的效果,看到别人的评论。不仅如此,消费者还可能在直播间里发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新需求。
这是一种新的商业形式通过更好地满足和刺激需求来赢得流量的典型例子。
注:本文关注C端流量,即个人,不关注B端流量,即企业等。
(2)流量与营销营销的本质是通过有效地传递信息来影响目标受众的特定认知或行为。其关键要素包括目标人群、信息和目标、渠道/媒体和营销技巧。有效的营销活动策划需要确定你想要影响的目标群体,根据你想要改变的认知或行为设计营销信息,然后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技术到达这些群体。你要影响的目标群体,就是营销要触达的流量。
从营销效果来看,好的流量应该满足以下标准:
精准:与目标和营销信息的精准流量匹配,更有助于建立品牌心智,带来更高的转化率;这可以用单个流量的产出来衡量,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关注品牌认知和心智影响力;便宜:即获取单个流量的成本(获取流量的成本除以总流量)要足够低;数量多:在上述条件下,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要足够大。为了保证流量的精准性,更好的锁定有特定需求的目标用户,营销人员可以结合各种维度来定义目标人群的特征,比如人口统计特征(性别、年龄、地域、家庭状况等。)、行为特征(如浏览某些内容或购买某些商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等)。).
在互联网行业,诞生了类似DMP(数据管理平台)这样的营销基础设施,帮助品牌在大量消费者中更有效地定位目标受众。DMP可以通过唯一标识识别用户,围绕用户整合不同平台的数据,再从各个标签维度细分用户。
比如手机厂商的DMP,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手机设备信息对用户进行校准,然后利用手机的各种特性(比如安装的app、使用习惯等)对用户进行标记。).标签越丰富,标签越符合营销目标,流量就会越精准。
比如微信视频号在上线初期就引导大量流量进入直播间,但电商转化率并不高。这部分是因为视频号用户的消费相关标签并不丰富;随着视频号直播电商的发展和相关标签的不断完善,可以预期直播间的流量转化会越来越好。
要廉价获取流量,需要设计有效的营销信息。广义来说,企业的所有产品、服务、渠道等用户接触都是企业营销的一部分。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与目标用户相匹配的渠道体系,是降低流量成本的根本。
此外,流量价格的降低还得益于广告交易平台、DSP(需求侧平台)和程序化广告技术的发展。
从2013年、2014年开始,程序化购买引入算法和技术,优化营销人的广告费用投入产出比,同时帮助流量主增加收入。
这些技术使品牌能够程序化地参与对目标受众的广告位动态竞价,按照自己设定的价格标准与广告位提供商达成交易。
为了提高营销的投资回报率,营销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衡量、监控和管理流量价值和营销效果
例如,各种监测分析平台或研究机构可以帮助企业跟踪广告效果,如点击量、下载量、活跃度、付费或品牌认知度/态度的变化等。越来越多的流量平台已经在提供这样的服务。
最后,要保证触达流量的广度,品牌需要结合各种营销渠道,即各种流量平台来触达消费者。鉴于不同平台媒体形式的差异(如地铁海报、图文信息流、短视频、社区等。),不同平台的消费者可能也不一样。品牌方通常要选择各种营销信息和渠道的组合,即营销组合。
二。交通变化的驱动因素和阶段(一)交通变化的本质从需求的角度看,交通变化本质上是不同时代下人们需求在特定形式和满足方式下的发展。为了梳理和讨论交通的变迁历史,我们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三类:
人际互动,即满足社交需求获取商品/服务,即满足消费需求获取和消费各类信息,即满足信息获取需求。这些需求是潜在的需求,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
社会需求帮助个体融入群体并建立合作关系,提高高危环境下的生存概率,也是人类建立亲密关系和繁衍后代的基础;消费需求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更好地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物质保障;获取信息的需求有助于满足上述两种需求。如果把流量看成是人们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花费了多少时间和金钱来满足什么样的需求,那么宏观层面的流量聚合就是一个时代的主流社会和生活方式,流量的变化也展现了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比如,在高效的交通和通讯手段出现之前,人们的社交活动在线下进行,被限制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这个时候,人们的合作主要是邻里之间的,可以交换的商品或服务也非常有限;邻里社区的名气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尤为重要,因为坏名声会因为口碑而迅速传播。
随着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另一端的人交流,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人或企业,建立更复杂的合作关系。
信息、商品、资金在全球的快速传播,催生了全球供应链网络。单个个体甚至单个国家难以生产的复杂产品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对材料和服务的消费已经从自给自足的农耕转变为随时随地buy buy中的全球购买。
(二)驱动交通变化的因素交通变化的总趋势受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疫情爆发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的影响因素,也很难完全解释这些因素影响交通变化的复杂机制。限于容量和篇幅,本章重点介绍三个最贴近人们生活、最直接影响流量变化的因素:——人口变化、技术迭代、商业创新。
这三个因素各有作用,相互关联。他们的共同行动,带来了辉煌的流量演变过程,也影响了各个公司的兴衰。
1.人群变化
如果说流量是需求集,那么人群的变化往往是驱动需求大变化,也就是流量大迁移的第一驱动因素,无论是因为新人群的成长,还是旧人群被推到新场景。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变化是追求流量的企业首先需要关注的因素。
尤其是从物质稀缺时代到物质过剩时代,消费者和品牌的议价能力发生了逆转。品牌和营销不能再想品牌,而要以客户为中心设计产品和信息沟通方式。最基本的,不可改变的,最聪明的
品牌需要充分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敏锐捕捉,围绕消费者的动态设计产品、渠道和内容。
2.代际变化
如果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之前作为中流砥柱的60后、70后已经不再是核心人群,而80后、90后、Z世代已经走上历史舞台。消费者的代际变化尤其值得探讨。
与上一代有很大不同的成长环境,导致新生代与上一代在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上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改革开放有赖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使得新生代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世界范围的信息流动,塑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调查发现,年轻一代更加个人主义,价值观更加多元;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满足,也更注重亲密关系,对圈内人的认同有着强烈的需求。
上述特征导致新一代的需求发生剧烈变化。即使是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年轻一代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需求偏好和消费观念,消费决策的因素和重点与上几代人有明显不同。例如:
饮食不再停留在用高性价比解决饱腹感的问题,而是追求便捷、高品质、健康绿色、新鲜等。从而为新品类的崛起带来机遇。比如每日黑巧克力品牌推出无糖低热量黑巧克力,既填补了国内黑巧克力品牌的空白,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健康需求。2020年天猫双十一巧克力品类销售额排名第三。年轻人也更加注重食物的颜值,“让手机先吃饭”,通过拍照打卡来满足社交需求,这对品牌产品和营销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2022年2月,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袁琪森林春节,对樱花和白葡萄的泡水进行了限量,推出了“变温惊喜瓶”特别版,可以在低温下绽放樱花。是试图把握年轻人对颜值和兴趣的偏好。的确,年轻人更愿意为商品的非实用价值买单,比如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或者对品牌社群的认同,这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消费决策因素。
内衣品牌内外,强调品牌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其口号“没有身体就是没有人”突出了女性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鼓励女性探索和接受自我。
“米粉”是一群认同小米公司“生而发烧”理念的消费者。他们会非常忠实地购买小米的产品,并在小米的社区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建议。2021年小米发布会上,雷军再次提出“相信米粉,依靠米粉”,并向当年所有购买小米手机1的用户送出价值1999元的红包。
新生代的崛起也让一些以前小众或完全不存在的需求变得更加普遍。
例如,年轻人更愿意为体验付费,而不仅仅是实物,他们旅行更频繁,旅行更注重外表。与前几代人相比,年轻人更愿意在他们的兴趣上投资时间和金钱,比如把钱投给他们最喜欢的哔哩哔哩up所有者。
基于志同道合者的消费是Z世代获得认同、维系社会关系的手段之一,也是他们完成自我塑造、建立自我认知的途径。
由80后创办的POP MART,主要产品是新潮玩法和盲盒。抓住了年轻人付费好玩感兴趣的特点,获得了快速增长。2020年售出5000多万只新潮盲盒,当年年底上市时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港元。
3.下沉市场
中国消费者的第二个重要变化是下沉市场人触网。
我国市场具有广覆盖、深复杂的特点,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互联网逐渐从一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县城、农村渗透。这种渗透带来了中国互联网人群从精英向平民发展的大趋势。早期,网民上网时目的性和主动性更强,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然而,随着低教育水平的网民在下沉市场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占据大多数,网民整体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方面变得更加被动,他们更容易受到低价、补贴等手段的激励。
近年来,下沉市场的大量用户,作为仍有挖掘空间的流量池,成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的重要战场。在产品、服务、营销设计上能够识别和把握这些消费者需求特点的公司,更容易获得红利,比如拼多多、趣头条、淘宝特供版。
拼多多借助淘宝生态溢出的低价商品,朋友的下单和砍价,从微信生态吸引了大量五环外的消费者。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2018年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到2020年,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已经增长到7.88亿,超过阿里巴巴和JD.COM,位居中国电商第一。
2016年6月正式上线的趣头条是一款移动内容聚合App,定位于满足下沉市场的线上娱乐内容需求。今日头条向完成设定任务的用户发放现金奖励,利用“补贴”用户再加上“邀请好友”激励的机制,快速积累了大量用户。到2020年初,日活用户已经超过4500万。
从GIF图片工具转型为短视频内容社区的Aauto Quicker,也以其独特的老派气息和市场商业,在下沉市场吸引了大量用户。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Aauto faster的电商交易总额同比增长约220%,达到1186亿,再次展示了下沉市场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广泛消费需求的强大势能。淘宝特别版(淘特)是抓住市场下沉机遇的最新平台。
将于2020年重新上线的淘宝特别版,以C2M(厂家直联消费者)为核心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好商品。到2020年底,消费用户数量将达到1亿。阿里在《Q1,2022》的财报显示,一淘的年活跃买家数量已经超过1.9亿。事实上,它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年度活跃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
除了以上平台,下沉市场还诞生了很多知名品牌:
2021年,凭借一曲《蜜雪冰城》,茶叶品牌米雪冰城已经在全国拥有近2万家门店,提供单价4-6元的各类茶叶,吸引消费能力不高的学生和下沉市场人群。在日渐萎缩的市场中,另一个随处可见的品牌是郑新鸡排。早在2017年10月,郑新鸡排的门店数量就突破了10000家,单价10-12元的鸡排还送了一杯饮料。与洋快餐相比,价格优势明显。4.老化
如果我们要提到第三个关键的人口变化,那就是持续的老龄化。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91亿,占人口的13.5%。老龄化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老龄化衍生的需求变化也孕育着新的交通机会和商业机会。
据第49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50岁及以上网民比例达到26.8%,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比例达到1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3.2%。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
由于代际因素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会表现出独特的需求特征。例如,统计报告显示利用率
从去年开始,很多app都进行了适龄化改造,推出了关爱版、长辈模式等。通过四大四简单(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大音量;简化界面、结构、功能和操作)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
能够发现并满足人口老龄化的企业,更容易抓住这种流量变化带来的机会。比如“糖豆”在中老年社区的应用,以广场舞内容服务为切入点,开始在众多中老年用户中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健康等领域。2019年,其官方数据表明服务用户数已突破2亿。
5.技术发展
科技进步是社会和生活条件变化的另一个驱动因素。
在过去的40年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不仅改变了物理世界,也促进了虚拟世界的产生和兴起,甚至人们开始热烈讨论和迎接超宇宙一代的到来。为了理解流量的变化,我们讨论两个关键的变化:——智能设备的发展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
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试制了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20世纪80年代,国内个人电脑开始出现。2007年,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随后进入中国市场。2011年第一代小米手机的发布,导致了2012年和2013年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设备的每次迭代都带来了流量的大迁移。
设备的迭代和更新可以提升人的效率,释放人的创造力,改变人的时间消耗方式,也改变了人与外界的接触和互动方式。
有调查称,现代社会人们宁愿放弃性生活也不愿放弃手机,智能手机已经取代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智能设备。相对于电脑屏幕更小、信息显示更少、操作更频繁的特点,影响了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的效率,决定了智能手机场景下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信息获取和消费方式。从内容制作来看,智能手机的普及,相机性能的提升,算法的迭代(如美颜、HDR、防抖等))大大降低了人们创建内容的门槛,使个人分享他们的经验变得更容易和更有吸引力。
如今,我们被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所包围。
2020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将达到9.55亿,智能音箱销量将达到3770万。互联网电视、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让人们不仅可以在家居场景中以便捷的交互方式获取信息和娱乐,还可以通过匹配各种传感器来控制家居环境。
电脑、平板等办公设备在疫情和家庭办公中越来越重要。AR和VR设备在工作和娱乐领域也有具体的应用场景,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
便携式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手环等。让人们随时在线,全面推动了我们生活的数字化,深入到出行、健康等领域。
具有智能驾驶能力的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人们交通工具的热门选择。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603万辆,占汽车总数的2.1%。而且上半年新注册新能源汽车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4.9%。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是通信技术的进步。
从1995年PC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提供到2000年移动互联网的运营,从2009年3G网络的上线到2019年5G网络的商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网络内容的呈现形式也经历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短视频、VR的不断丰富。
分享图片、拍摄视频、开直播已经成为新w
电脑是PC时代的硬件载体,智能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硬件载体,极大丰富了互联网的使用场景。
早些时候,上网还意味着“去网吧”之类的特定举动。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5G网络随时在线,碎片化的时间被网络占据。
在高密度信息的轰炸下,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进一步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深度内容对碎片化时间和小屏幕不友好,更容易接收和分享的浅层内容和短内容受到欢迎。
通信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合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无处不在的网络信号和密不可分的移动设备,使消费者能够在各种信息和购买渠道之间灵活切换,随时随地满足其不断变化的需求。
庞大引擎联合埃森哲发布的《2020快手内容生态半年报》将“兴趣瞬息万变”作为当代移动消费者的三大特征之一。消费者接收到的信息和噪音的急剧增加导致消费者兴趣的加速变化,并使保持其品牌忠诚度变得更加困难。
埃森哲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近三成消费者在过去一年更换品牌的频率更高;选择更好品牌的消费者中,有三分之二是被一些新品牌吸引,而不是对现有品牌不满。智能设备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营销方式和营销技术,使得更准确、更及时地触达用户成为可能。
传统媒体时代,品牌通过央视、地方媒体无差别覆盖大规模用户,营销人员难以有效筛选受众,监督效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与个人的绑定更加紧密,因此可以通过cookie或设备ID更准确地标记和识别用户,设备或平台也可以更有效地收集用户的个人和行为信息。
随着数据的积累和算法等技术的迭代,用户的标签越来越完善,品牌方可以通过筛选标签来决定触达的目标人群。比如,购买倾向标签决定了用户倾向消费的品类(如婴儿用品、奢侈品、保健品、宠物用品、培训等。),而兴趣标签有助于确定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如娱乐、汽车、金融、房产、教育)。
6.商业创新
新的需求伴随着新的设备载体和媒体形式带来的新场景。这个时候,能够通过商业创新满足消费者诉求的企业和创业者,就可以抓住这些新的流量出口。
纵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史,在新需求诞生的关键时刻,发挥聪明才智并提供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是企业家。无论是开发搜索引擎让人们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更方便、更高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还是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和支付、物流基础设施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购物,还是让线下的服务信息在线上进行服务预约或到家。
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的发展上经历了一个从复制到创新的过程。互联网发展初期,中国企业善于将欧美一些流行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典型的例子是Groupon推动的百团大战和受脸书虚拟农场游戏启发而在中国社交网站上流行的偷菜游戏。百度和JD.COM曾经自称为“中国的谷歌”和“中国的亚马逊”,以便让投资者了解他们的故事。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渐释放,并在一些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如外卖和移动支付。现在中国互联网的经验已经被复制到海外。东南亚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如Shopee/Lazada)以及海外巨头在短视频和直播电子商务领域的尝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公司的影响。商业模式的另一个变化是从流量优先到利润优先的转变。
互联网发展初期,创业者和企业享受在线人口快速增长的红利,倾向于通过烧钱和思考如何变现来获取流量。大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业务发展中处于亏损状态,比如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美团、拼多多、滴滴在社区团购上的巨额投入。
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橙心优选公司亏损208亿元,而美团的新业务(如自行车共享、美团优选公司、美团购物公司)2021年亏损384亿元。
这种商业逻辑使得资本和资源实力更强的巨头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也使得大量的初创企业不得不依靠巨头的投资和收购,最后由巨头瓜分主要流量。
但随着红利的消失和竞争的加剧,单纯靠烧钱很难获得用户。创业者回归商业本质,更注重用户价值的创造和企业自身的利润。
更多商业创新的案例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
(三)交通变迁的阶段和趋势要了解交通变迁的历史,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交通逻辑的差异划分不同的阶段。
2011年,美团创始人王兴总结了“四纵三横”,2013年又增加了“一横”。这样的四纵四横,构成了王兴对互联网商机的理解:
“四纵”是指互联网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包括获取信息、沟通互动、娱乐和商务;“三个地平线”是指每五年左右就会发生的互联网技术变革,包括搜索、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另一个常见的思路是以主要媒体形式/技术来划分流量的不同发展阶段,比如线下媒体-传统媒体-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王兴提出的四纵四横
复旦大学复旦发展研究院李良荣、辛燕燕以移动传播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主线,通过技术驱动的媒体形态发展,即从文字到图形再到视频、直播、场景,探讨中国媒体产业的转型(从大众传播到移动传播时代)。他们的分析区分了以下主要阶段:
2G时代(1994 -2007)是互联网的上升期。典型事件如门户网站、搜索引擎、BBS等3G时代(2008 -2012)的繁荣,见证了网速的提升和web2.0技术的加持。UGC(用户生产的内容)带来了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崛起。4G时代(2013 -2018)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移动社交(微信)、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和短视频(Tik Tok、阿auto更快)的发展。5G时代(2019-)被认为是下一个垄断时代的开始,这个垄断时代是智能化和场景化的。
在这一章中,我们试图采用一种更加综合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交通的变化过程。
首先,从流量的定义,也就是需求集出发,我们把上面提到的三种需求类型,——社交需求,消费需求,信息需求3354,作为思考流量变化的一个关键维度。对交通和交通变化的思考,最终需要回到人们满足上述需求的方式和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点和王兴提出的“四纵”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基于本章讨论的主题,我们按照之前提出的需求划分方法。娱乐需求和工具需求有相对独立的逻辑,暂不纳入本章讨论范围。
在时间维度上,我们不局限于互联网时代,而是回到线下和传统媒体时代。
在互联网流量峰值红利消失,线下流量重新被重视的背景下,将这一时期纳入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分析,我们不采用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划分阶段的方法,而是从关键在线场景的角度切入,提炼并强调搜索、在线社交、在线内容创作和消费带来的流量红利(本章称为搜索流量、社交流量和内容流量);搜索、社交、内容三大场景的出现,都依赖于特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搜索技术、web2.0等。并颠覆了人们满足需求的方式和形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演进,我们也引入了碎片化时代的概念,并解释了我们所认为的碎片化时代是什么。这构成了这一章划分流动过渡阶段的主轴。
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各类流量下典型营销渠道或媒体的变化,通过平台/企业的兴衰,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示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往往是人、技术、商业创新对流量影响的最终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探讨各种流量模式带来的新的营销机会和要求,通过介绍抓住了流量红利的品牌案例,增加对流量与营销关系的感性认识。
本文由@ Yizheyou Duowen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其他教程

视频剪辑制作流程(视频是如何剪辑的)

2022-8-28 15:05:06

其他教程

下载智能家居到手机上(Android智能家居)

2022-8-28 15:07: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