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生成的内容有版权吗?近日,深圳南山区法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Zhongxin.com报道,2018年,上海一家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腾讯开发的自动写作程序Dreamwriter生成的财务报告复制到其网站上。近日,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判决该公司侵犯腾讯著作权,故需承担民事责任,赔偿腾讯1500元。
外媒VentureBeat称,这一裁决可能是AI创造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近年来,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创造性的艺术也是如此,例如,谷歌创造了一个名为“AutoDraw”的AI驱动工具,它可以识别用户试图绘制的内容,然后以数字形式进行重新创作。
雷锋网注:上图为AutoDraw原图和重建绘画效果对比。
在其他方面,一些AI应用程序可以将用户的普通快照转换为逼真的艺术品,或AI辅助构图,甚至是AI制作的短片。
雷锋网了解到,腾讯并不是唯一一家用算法写新闻内容的公司。美联社(AP)通过与Automated Insights的合作,将人工智能用于棒球报道和金融报道。芝加哥的叙事科学也提供类似的功能。这家公司产生的AI专注于商业智能或数据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数据为中心的文章类型中,人工智能软件生成文章的技术效果最好。用户只需要输入数字或者统计数据,AI就可以围绕这些数据写文章,可读性不会差。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未来会在创意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版权归谁所有?
版权的两个“选择”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杂志发表文章,试图了解这种情况。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知识产权法高级讲师安德烈斯瓜达穆兹(Andres Guadamuz)认为,如果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有限或没有人类参与”,版权法可以通过两种潜在方式生效。
安德烈斯瓜达穆兹补充道:
著作权法可以“拒绝”计算机生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也可以将这类作品的作者归于程序的创作者。
以腾讯为例,法院似乎选择了第二种方法——作为自动化编程的开发者。腾讯拥有该软件编写的任何内容的版权。
这一事件可能会为中国未来的类似案件开创先例,但世界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院可能不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事情。比如在美国,版权局严格遵守“人类署名权”的要求;这一要求要求美国版权局对人类作者的原创作品进行注册,以证明这些作品是由人类创作的;另外,著作权法只保护人类通过创造性思维创造的智力劳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法律问题不仅发生在机器/软件上,几年前著名的“猴子自拍”案也证明了这一点。英国摄影师大卫斯莱特(David Slater)“设计”了一个场景,最终结果是一只猴子用大卫斯莱特的相机“自拍”。大卫斯莱特试图主张这些照片的版权,但失败了。有意思的是,PETA代表猴子对David Slater提起诉讼,试图代表猴子主张版权,但是PETA也失败了。
在其他地方,欧洲专利局(EPO)最近拒绝了两项指定机器为发明人的申请。欧洲专利局拒绝申请的原因很清楚。他们还指出,这个机器人不符合《欧洲专利公约》的要求,即“申请中指定的发明人必须是人,而不是机器”。
事实上,世界各地的法律都在努力应对AI的影响,但有迹象表明,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去年8月,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呼吁专家和普通公众确定AI将对知识产权产生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是否需要新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
美国专利商标局声称:“USPTO有兴趣收集人工智能专利相关问题的信息,以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审查指南,以促进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显然,这个话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也会引起“激烈的争论”。然而,现在至少有一家法院已经同意对机器生成的内容进行版权保护。
雷锋网注:本文编译自VentureBeat。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