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普京真的会使用核武器吗?对中国有哪些警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家陈峰]
在俄乌冲突期间,普京出人意料地下令俄罗斯核力量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并发出了明确无误的警告:如果美欧军事介入,俄罗斯将毫不犹豫地诉诸核武器。
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世界从未如此接近核战争。美国和英国很快读懂了这个信号,英国外交大臣威廉特拉斯立即改变了主意。“英国支持志愿军在乌克兰作战”变成了“英国不反对志愿军在乌克兰作战。”美国还推迟了民兵III洲际导弹的试射,明确表达了“我们理解信号,我们无意升级”的反制信号。
据说核武器只有在发射器上最有用。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核战争能打吗?普京真的会使用核武器吗?
核战争是可以打的。
只有普京知道普京是否真的会使用核武器。但是核战争可以打。
核战争不能打,核武器不能用,已经成为公众共识。当然,这是对的。核战争的结果太悲惨了,尤其是扩散到平民身上。这也是基于“同归于尽”的认知。核战争中没有赢家。但这里的“不能”不是大众理解的“不可能”,而是军事政治层面的“不能容易”。如果真的“不可能”,那就没必要发展核武器。
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层面,核打击都可以分为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不管是什么武器,滥杀平民是违反国际法和人类良知的,但在战争中并不总是可以避免的。故意大规模杀害平民的情况并不少见。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是针对平民的,于是大规模屠杀平民就成了最传统定义中的核威慑。
但是对军事目标的核打击就没那么简单了。自然有升级到不分青红皂白的“同归于尽”的无限可能,但没人会去打仗自杀。任何积极的战争行为都是为了赢,至少是不要输,不要把一切都烧掉。换句话说,即使路人A“拼了”,他也会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杀死路人B。主观上他的行为也是以路人乙告终,而不是把自己的家人和后代都带走。
也就是说,如果核打击是针对明确具体的军事目标,只是拆除对方的军事能力,而没有危及对方的国家生存,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会升级到同归于尽的程度。锅碗瓢盆越多,反击的层次和能力越多,越是如此。当然,这只是“很有可能”。核战争一定不能轻易揣测,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这就是“核战争不能打,核武器不能用”中“不”的含义。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
核武器的作用
冷战初期,美苏都在大力发展战略核武器,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战术核武器,从核炮弹、水雷到核鱼雷、核地雷、核深弹,再到核空空导弹、核防空导弹,他们需要的只是核手榴弹。这些战术核武器的作用是明确的:在对方攻击中对大规模装甲集群、大舰队、大舰队造成大规模毁伤。
当然,这是一种过时的作战模式,但战术核武器并没有消失,反而获得了新的关注。或者地下山中的硬目标(指挥通信中心、油库、弹药库、导弹基地、洞库机场、洞库潜艇基地等。)是低当量核武器的首选目标。这些目标高度加固,即使使用超重的常规钻地弹也难以摧毁。特别加固航母的超级战舰也是如此。一两枚重磅炸弹或导弹很难被击沉。当低当量核武器命中时,毫无悬念。低当量核武器,无论当量多低,终究是核武器。
另一方面,机场、防空导弹基地、军港、装甲兵集结区等地面目标需要大量常规弹药摧毁,使用低当量核武器更为经济。但是,这离战术核武器的早期使用已经不远了。
最低当量核武器的爆炸威力与最强大的常规武器相差不大,但体积和重量要小得多,便于投入使用。核弹头当量也是可调的,同一个弹头可以设置不同的当量级别,满足不同的任务需求。核材料有点浪费,但矫枉过正的政治代价更大。美国和俄罗斯都拥有成千上万的核武器,其中大量的战术核武器是由于其重要而灵活的战术功能。
就运载工具而言,各种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火箭都是无压装核弹头,只有需求和核安全问题。战术核武器毕竟威力大,政治影响大,不能像普通弹药一样管理和使用。
从技术上来说,核弹头不再简单粗暴地由爆炸力主导。核爆最大的特点就是威力大,但它不仅能飞砖,还能蒙住眼睛,捂住耳朵,露出内心。
2月19日,俄罗斯战略威慑演习举行(资料图)
中子弹的爆炸效果不强,不会产生很多热浪。能量集中产生高能中子流,可以穿透钢铁装甲和混凝土墙壁,对有生力量杀伤力极大。上世纪80年代,苏军冲向北约的装甲集群,但中子弹闪过后,戛然而止的坦克和装甲车似乎完好无损,但里面的人都死了。这是各类西方军事玄幻小说中常见的场景。
电磁脉冲炸弹是另一种新型核武器。这可以看作是人工闪电,利用强大的电磁能量烧毁无保护的电力设施和电子电路。法拉第笼可以提供屏蔽,但是需要针对电磁辐射的波长,还需要在整个系统中不留缝隙和间隙,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对于雷达和通信天线,更不可能关掉手机,关闭严密的防护罩。
电磁脉冲弹可以用常规装药实现,但威力有限,技术复杂。相反,核荷EMP弹在技术上更加成熟。一旦开火,它可以使指挥、通信、雷达、火控等瘫痪。战斗区域内的所有战斗单位,并且马达停止运转。甚至可能因为电控系统故障,使车辆停止行驶,炮塔停止运转。这样的军队被解除武装,是否被肉体消灭,取决于对方的心情。海上的海军编队也是如此。
震荡炸弹的效果正好相反。他们不是把能量浪费在辐射和放射性污染上,而是最大限度地把核爆炸的能量转化为冲击波,做出最大的动能杀伤。
这些新型核弹头并不是都达到了实战水平,但中子弹在八九十年代就达到了实战水平,俄罗斯肯定掌握了相关技术。
但即使不算这些新型核武器,“传统”氢弹也不比早些年的“脏弹”好多少,其辐射量和放射性污染更低。这不是核武器的“人性化”,而是辐射和放射性沾染浪费核爆能量,作为军事打击太慢了。其实“恐怖效果”大于军事效果。“去恐怖化”理论上也使得实际使用低当量核武器的门槛更低,触发核升级的门槛更高。
乌克兰战场上的可能性
就乌克兰的具体战场而言,一个可能的应用是针对“北约志愿者”。志愿者在中国有特定的含义,但这个名称并不是中国的专属。目前,已有大量外国志愿军赴乌克兰参加抗俄战争,但没有固定的“志愿军”。
军队要有战斗力,需要组织好,训练好,装备好,协调好。一群散兵游勇是不可能凑合在一起的。玩过野球的人都知道,一群人聚在一起,即使他们几个人都玩过,没有磨合,没有训练,没有刻苦协调的核心,面对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也没什么乐趣。这不是单个选手水平的问题,而是整体水平的问题。
革命战争年代,老红军、老八路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但在血与火的实战中大浪淘沙冲刷出来的真金才是核心。相反,西班牙内战期间,国际纵队成员士气大爆,但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组织、训练、经验不如国军,苏军教官不足以组成战斗核心的问题,最终失败。
如果波兰、立陶宛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北约志愿军”作为一个体系进入乌克兰,对于面临俄军重压的乌克兰军队来说,将是一剂强心针。但它们不是在北约的指挥下行动,也是在北约的边界之外,需要相对密集的部署来抵御俄罗斯装甲的冲击,这是战术核武器的理想目标。俄军可以用中子弹“清洗”目标;也有可能使用更简单和更粗糙传统核武器,它们具有更大的威慑力。
北约也有核武器。当然,普京不得不考虑核升级的可能性,所以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也必须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以防真的升级时措手不及。在冷战后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普京在重建俄罗斯军事力量中首先保证了核力量的现代化。这是为最关键的时候做准备,现在用上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核威慑不仅仅是有没有问题,最起码的核威慑有时候是不够的,有效的核威慑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从战术到战略各个层面都有精妙、平等、灵活的核打击手段,才谈得上真正有效的核威慑。否则,当对方使用低当量核打击时,他只会被动于两种极端的选择:不作为和毁灭。
战区核电站是一个独特的核威慑问题。在乌克兰战争中,俄军曾两次遭遇核电站问题。在切尔诺贝利,俄罗斯军队迅速越过核污染区,与乌克兰驻军达成谅解,共同守卫核电站。在Zaporoze,俄军与乌军交战,一些辅助建筑中弹起火,但核设施安然无恙。经过短暂的战斗,俄军控制了核电站,核安全没有受损。
Zaporoze核电站发生火灾(监控摄像头)
Zaporoze核电站的位置
乌克兰是核电大国,后续战斗可能会出现核电站安全问题。俄罗斯军队是游行队伍。故意撞核电站,造成核泄漏,只会影响自身行进,更不可能是“麻烦制造者”。乌克兰军队在守卫自己的土地,首当其冲的就是核污染祸害的是老乡。在理性的情况下,它不会做任何危害核安全的事情。但国民党可以炸坝制造黄河洪水区,害人无数,别人可能会失去理智。
无论是停堆还是运行中,反应堆的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核电站的危害主要在于核材料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由于各种安全设计,堪比核弹的爆炸很难发生。换句话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响起“脏弹”。当然,这是巨大的危害,堪比核恐怖主义。但是,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来预防。只有在核电站设计建造的时候,确保了损伤安全,让交战各方保持理性。
2018年全球核力量概览(FAS官网统计,图片来源见水印)
对中国的警告
聪明人通过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有人说俄国两次到中国,第一次是苏东波,向中国表明改革要走什么路;第二次是现在的乌克兰战争,探测到中国解放台湾省时美欧可能的反应。在当前的乌克兰战争中,美欧在经济制裁方面已经弹尽粮绝,但在军事干预方面依然不作为,核威胁的作用不容小觑。
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解放军不能对台湾省使用核武器,但如果美军介入,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没有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第一个进入核戒备状态进行防范。同时,根据美国“攻击美国航母相当于核打击”的政策,中国不得宣布核大国在解放台湾省中攻击中国城市、军事设施和有生力量的行动相当于核打击。
印太美军基地集中在关岛、嘉手纳、迪戈加西亚等地。如果美军重返菲律宾,将增加克拉克和苏比克。一旦这些关键基地被摧毁,连夏威夷的珍珠港和阿拉斯加的埃尔蒙特多佛也被摧毁,再加上太平洋上的几个航母编队,美国在印太的军事实力基本上就瘫痪了。
同时,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各国承认的唯一合法政府。外国非法人员进入台湾省作战将被视为武装恐怖分子,不适用日内瓦公约。所有打击恐怖分子的措施都是合理合法的,不存在打击规模和对等反击的问题。
中国也有低当量新概念核打击的问题,但大陆国家毕竟幅员辽阔,纵深大,反打击能力强。传统海权力量依靠少数岛屿和控制战略方向的关键点来控制全球。大威力超远程打击后,会出现反打击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核打击要数量少,概念新,实战化,这对中国是有利的。主观上,中国需要适当发展战术核打击能力。
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核打击能力。战术核威慑必须得到战略核威慑的支持。有一场关于中国是否需要1000枚核弹的辩论。中国奉行最低核威慑政策,但随着中国从美国的次要敌人转变为主要敌人,“最低”标准与时俱进,对主要敌人攻击的“容忍度”远高于次要敌人。中国不一定需要对标美俄的核武器数量,但需要足够的核威慑来确保国家安全。只有中国能决定什么是够,它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压力的影响。
在任何冲突中,决策者最需要的是在无所作为和重启地球之间有一个详细的、有层次的选择,这对于避免共同毁灭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至关重要。在银河号事件和五八博物馆爆炸事件中,中国有战略核报复的能力,但缺乏更微妙的对等反击的能力,所以非常被动。在南海撞船事件中,美中错位,轮到美国缺乏对等反击能力。贸易战中,特朗普重拳出击,大规模加征关税。看似中国因为顺差大而弹药不足,但中国反击犀利,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上,这是中国细致分层次应对的例子。
美国的核战略一直包括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使用核武器反击常规打击。美国也有足够的核威慑。历年来的“国家核战略”文件也表明,美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发动一场全方位、全层次的核战争。如果台湾省的解放最终扩大为中美战争,不排除美国首先使用低当量核
中国一贯奉行积极防御的原则。积极防御主要是领土防御和击退来犯之敌,但也包括越界自卫反击。过去自卫反击仅限于边境,最多也就几十、几百公里。今天,自卫反击的范围扩大了,敢于进攻的人即使躲得远远的也会受到惩罚。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对常规军事冲突进行细致化、层次化处理的能力,但其核力量仍停留在大规模报复的传统思维中。普京在乌克兰发动战争的核威胁提醒中国,应该考虑自卫反击战中的核威慑。
这篇文章是Observer.com的独家手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其他教程

配音怎么练的(配音如何练声音)

2022-8-17 7:46:59

其他教程

中国排名前三的动漫电影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2022-8-17 7:49:0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