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角色扮演”到“C语言”:媒介融合浪潮中的角色扮演文化

林品
对于“Cosplay”这个网络流行语,相信很多网友都已经有所耳闻。但是这个词从何而来?以及它所指的现象,为什么会流行?可能不是每个网友都知道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梳理Cosplay的词源和演变,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变革趋势和媒体融合浪潮。
一个
就词源而言,“Cosplay”是由“costume”和“play”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costume”来源于拉丁语“consuetudo”,原意是指戏剧表演团体为特定场景特别定制的特殊服装,而“play”则可用于表达相关语境下的角色扮演行为。
1978年,也就是鸟山明开始在杂志《少年Jump》上发表漫画作品,飞行射击游戏《太空侵略者》开始在日本掀起街机热潮的同一年,日本漫画评论家、展览策划人水泽嘉博为1975年创办的大型展览3354《漫画市场——》的发行撰文。第一次将“服装”和“游戏”明确并列,用这个短语来指代漫画市场中频繁出现的一种角色扮演行为:动漫展参与者借助特定的服装、饰品、道具和特定的妆容风格,尝试扮演自己喜欢的漫画、动画和游戏(这三种密切相关的媒体载体和艺术类别往往统称为“MAG”,即漫画和动漫。
在跨媒体文化传播和跨语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相对简洁的复合词往往会成为更多人青睐的符号能指。至于复合词“Cosplay”的建立,最具标志性的节点事件发生在1984年8月3354年夏天,许海峰在洛杉矶为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日本Hard Deluxe工作室CEO高桥信行也来到美国加州,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42届世界科幻大会。会议期间,高桥新志明确采用了“Cosplay”(”这个新词来描述和解释上述在动漫展和科幻大会上常见的古装表演。高桥示范的用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效仿,最终“Cosplay”成为一个风靡全球的新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科幻大会这个场合也提醒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Cosplay从业者(俗称“Cosplayer”,或简称“Coser”)的演员,不仅会涉及MAG的角色,还会涉及各种科幻/奇幻题材或不切实际题材的影视剧角色。比如电影《星球大战》中的绝地武士、达斯维德、暴风城都不是MAG角色,但很多科幻大会参与者从80年代开始就热衷于Cosplay。上面提到的Hard Deluxe Studio不仅仅是一家MAG公司,而是一家集科幻电影、特别电视剧、二维漫画、动画、插画技术、Cosplay于一体的设计策划公司,体现了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MediaMix理念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媒体融合趋势。
第42届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地阿纳海姆与——迪士尼乐园的角色扮演行为有关,这是Cosplay现象的另一个文化来源。正是在阿纳海姆建成并于1955年7月开放的迪士尼乐园中,首次出现了以迪士尼卡通人物为游玩对象的职业换装行为;将迪士尼角色扮演带来的互动体验与主题公园营造的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吸引游客、销售商品的有效手段,这也被很多人追溯到现代流行文化意义上的Cosplay活动的开始。从当年的米老鼠、唐老鸭,到如今的明星德鲁、灵娜百丽,迪士尼的品牌营销不断更新,经久不衰。
1983年4月,东京迪士尼乐园正式开业;迪士尼的营销方式在这一时期被系统地引入东亚,成为众多MAG公司或MediaMix策划公司竞相借鉴的商业经验。由此产生的具有品牌营销性质的Cosplay活动,可谓与漫画展、粉丝祭祀等形成的具有良好传播性质的Cosplay活动并行。它们共同推动了Cosplay文化在媒介融合大潮中的发展和传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Cosplay的理念和实践也传入中国。作为一名Coser,我见证了Cosplay在中国从小活动到流行现象的发展。2003年,我在中学第一次穿上霍格沃茨魔法袍和格兰芬多围巾,尝试扮演哈利波特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Cosplay”这个表达。我是唯一的Coser在全校。2013年后,那所中学已经有了学生动漫社团,也有了更多样化的Coser look。如今,我们可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动漫游戏嘉年华中看到丰富多彩的Cosplay表演,也可以在《闪光少女》等院线电影中看到Cosplay的积极展现。Cosplay这20年为什么会流行?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轻工业的蓬勃发展为Cosplay的普及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Cosplay活动追求角色扮演的还原,Coser的角色扮演对象往往是造型独特的卡通人物或奇幻题材的影视人物,因此会对服装、饰品、道具、假发、化妆隐形眼镜甚至化妆品产生特殊而精致的要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Coser往往要先请画师画出服装设计图案,然后去当时的百货公司或裁缝店请工匠手工缝制那些特殊的服装。著名电视游戏《樱花大战》*的创作者广井王子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小时候住在东京浅草广井,经常去家附近的艺妓花街,请那里的艺妓帮他画Cosplay服装的设计图。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Cosplay文化才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物质供应链。
《樱花大战》海报
在21世纪的中国,得益于发达的轻工业、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体系,Cosplay的物资供应链成熟得更快。比如被称为“世界假发之都”的河南省许昌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为全国乃至全球的Coser源源不断地供应假发。当然,总会有一些Coser倾向于选择个性化手作,但相关产业链的成熟无疑降低了普通爱好者参与Cosplay活动的门槛,促进了Cosplay文化的普及。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个性化服装定制和复杂道具制作的效率,为新时代的Coser带来了帮助和收益。
其次,展会活动的增加和扩大为Coser的展示和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其中有高校动漫社团组织的活动,如中国传媒大学TRY动漫社团组织的春季舞台节、北大霍元动漫社团组织的学生动漫文化节等。还有文化传媒公司举办的活动,如励展动漫展举办的SHCC(上海漫展)、BJCC(北京漫展),未来事务管理局举办的亚太科幻大会;还有由公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主办的活动,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文艺广播主办的金面聚Cosplay节,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ACG产业的快速增长,有效促进了Coser——及其相关道具、美容师、摄影师、修图师3354的专业化、职业化;越来越多的专业或职业Coser接手“业务订单”,出现在国内ACG品牌的业务展台、新品发布会、宣传资料上。另一方面,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北京环球度假区的相继落成,为众多好莱坞IP消费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场景模拟和游乐设施,也激发了众多流行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Cosplay活动,促进了Cosplay文化的传播。
《漫友》杂志
第三,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进步,为Cosplay文化的传播创造了便利的媒介条件。从2005年《漫友》杂志发布的《漫友Cosplay100》到半元、微博、哔哩哔哩,Cosplay作品发布平台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媒体迭代;从线下走秀、舞台剧到展览照片、平面摄影,再到宅舞视频、变短视频、Vlog、直播,Cosplay的展示形式也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了多种新面貌,并清晰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新兴媒体与平面艺术融合的时代趋势。

随着Cosplay的传播和普及,这个概念的语义也会被泛化和转移。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自2011年以来,“语言Cosplay”一词在网络空间不断涌现,并被许多网络用户用来命名这样一种新型的互动文字游戏:在约定好的世界观设定和戏剧性情境下,许多游戏参与者用语言扮演虚构故事中的人物,然后在语言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共同营造一种戏剧性的“剧场”氛围,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种对“CosPlay”所指的挪用,消除了与“服装”相关的服装造型的局限,但保留了“服装”与戏剧表演的原有关系,突出了“戏”所指的角色扮演行为的意义。随着上述互动游戏的传播和推广,更为简洁的简称“语言C”逐渐取代“语言Cosplay”,成为网友更为常用的命名称谓。
无论是Cosplay还是《C语言》,都试图通过角色扮演来突破虚构与现实之间的“次元墙”。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很多“语言C”活动不仅从动漫游戏和玄幻影视作品中获取世界观设定元素和人物设定元素,还从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作品中提取文化资源,特别是从古典诗词文化、历史传记文化、文言小说文化和网络古代文化中提取文化资源,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融合趋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Cosplay以视觉表演为主不同,“语言C”活动并非起源于主题公园、动漫展览等线下场合,而是直接产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发生在论坛、贴吧、QQ群,或者以“名人朋友圈”为代表的“语言C”垂直应用。尤其是QQ群,堪称“语言C”活动最重要的发生场。这种媒体使用的原因不仅在于QQ在年轻网民中的高人气及其路径依赖效应,还在于“C语言”的活跃元素对QQ群和QQ空间相关功能特性的适应性。每一个“C语言”玩家都需要先后加入几个群,经历“皮肤选择”的过程(这里的“皮肤”不仅指特定群中QQ用户的昵称,也指“C语言”玩家扮演的角色),在证明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达能力、规则意识之后,写出“个人设计”、“个人设计点评”、“剧场点评”等等。看似复杂的审核流程和相对严格的筛选机制,既增强了年轻用户获得“C语”身份的仪式感,又增强了“好友”之间的相互认同感,同时保证了正式活动的流畅度、“对抗”的默契度和“C语”玩家的游戏体验。

再者,从获得角色认同到与多人交流,《C语言》的游戏过程不仅可以让年轻玩家通过角色内化和角色互动来建构理想自我、实现自我赋能,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符号互动来预习社会关系、获取社会经验。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使年轻玩家在这种虚拟社交过程中获得由“C语言”身份所链接的社交网络,进而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社交关系。
无论是“认亲戚”,还是基于角色认同的“组织CP”,抑或是在“C语言工作室”这样的扁平化组织中,互相交流戏文、切磋技艺、拜师学艺,“C语言”爱好者们都能轻松找到共同的兴趣和思辨的话语,进而顺利完成“扩大朋友圈”。在空间私聊和相互访问的过程中,弱连接发展成
新一代“语言C”玩家是在城市化、市场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地缘型社交、血缘型社交和商业型社交都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C语言”领域产生的“亲友”、“CP”、“师徒”不仅仅意味着网络空间的虚拟交流,还可能充当重要的社会利益纽带,发挥特殊的补偿性作用,产生真实的情感价值。
事实上,除了“C语言”和Cosplay之外,“Pia剧”(“Pia”是一个拟声词,模拟配音演员出错时配音导演的声音,强调配音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风格化服饰展现魅力的汉服文化、JK制服文化、洛丽塔文化,不仅仅是身份的建构。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广泛应用,无论是Cosplay领域的手绘师、道具师、美容师、摄影师、修图师、Coser,还是Pia play领域的策划、编剧、导演、CV(character Voice)、后期、美工、宣传,他们相互联系、社交、组建团队、完成分工,更加高效地开展网络化协同工作,共同热情真诚地创作文学作品,
这些由社交媒体用户在自组织实践中创造的圈子文化,正在不断培养创意人才,不断贡献创意内容。这些充满活力的圈子文化正与经历了媒介融合的主流文化和商业文化有机互动,共同塑造着“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
编辑:诸樊
校对:徐一佳

其他教程

ps怎么做银色金属质感字体(ps制作银色金属立体字)

2022-8-26 21:56:53

其他教程

剪映用手机怎么剪辑视频(零基础剪映视频剪辑教程)

2022-8-26 21:58: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