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川端康成文学特点)

谭景华
为纪念本月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我这50年来,跟随中日两国研究、教学、翻译川端康成文学的步伐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众多优秀作家中,川端康成不仅是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而且是一个具有多重人格的立体的现代人:在他的身上,有着离经叛道的孤儿气质、依赖他人的气质,还有着渴望爱情、崇尚处女、轮回和空虚的思想。在艺术上,他既吸收了新感觉派的新技法,又深受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既有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也有东方文化的传统;他还表达了对无产阶级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一个无产阶级作家的知己。他的文笔流畅优美,抒情的词句清甜,具有浓郁的“哀”、“谜”、“回味”、“空虚”的日本风味,同时也流露出死亡、悲观、孤独、消极的情绪。这位作家曾引起中日文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在他去世后的近50年里,他在研究其作品方面不断取得成就,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文学巨匠。
任何人
笔者1968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毕业后,于1969年初与该校六届、七届十二名高、初中毕业生一起,到江西井冈山四县交界的一个偏僻山村,待了近六年。1974年10月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图书馆里的书大多是日本无产阶级作家的作品。“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作品很少,如夏目和樋口一叶。有一次我向专家借了一本川端康成选集,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到1977年毕业时,我已经读过一定数量的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
大学毕业后,他继续当老师。不久之后,1979年在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日本文学研讨会上,他宣读了一篇题为《谈谈川端康成与他的小说》的万字论文。文章幼稚,观点未必成熟,但有幸是国内最早的川端文学文章。以此为契机,在接下来的40年里,作者热衷于阅读、研究和翻译川端康成的作品,同时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开设了日本现代文学史和文学选读课程。到了80年代,随着他作品的大量翻译,研究论文也越来越多。他的三部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的许多中文版本已经在中国出现。每两三年举办一次的日本文学全国国际研讨会,到2021年为止已经举办了17次。每一届都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对其创作方法、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研究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中日文学研究者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三次中日川端康成文学研讨会(作者参加了其中的两次)。刘德友、林林、文洁若、高、于鸟茶、林武之、袁珊等一批有成就的中日资深学者畅所欲言。他们对川端康成文学乃至日本文化极其精彩中肯的论述,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1980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组织华东地区高校八位顶尖语言文学专家在上海及海外进行巡回演讲。作为一名翻译,我一直陪同专家们的活动,并会见了东京外国语大学的文学教授郭。他看了我的论文和《日本各家论川端康成》的翻译,耐心地听从了我的建议,并指出,在关注一个作家之前,一定要读一读文学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家的文学思想和特点。他还送给我一本日本川口研究刚刚出版的文集《川端康成》,对我以后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8年至1989年,作者赴东京樱美林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曾两次出席日本川端康成文学研究会年会(该会会长谷川泉、副会长彻屋彻也)和一次日本、苏联的川端康成问题国际研讨会。日本文学研讨会的参与者很多,学校的学生也很多。除了重点发言,还鼓励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发言,讨论相当热烈。1997年4月26日,在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出版60周年之际,川端康成文学研究会在越南新潟汤泽召开了《雪国》国际研讨会。作者代表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席了会议。吉姆教授代表俄罗斯社会科学院发言,古尼拉瓦达代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发言,竹内伊藤代表日本东洋大学发言,平山代表日本川端康成文学学会发言。作者在发言中不仅概述了近二十年来中日两国的川端康成文学研究,而且详细论述了《雪国》的主要人物。他把岛村放在日本近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中,指出岛村是一个隐士、反体制的知识分子,受到国际文学研究会的高度评价。讲话全文刊登在日本杂志1998年3月号《国文学与鉴赏》上。会后,代表们参加了《雪国》电影鉴赏会,参观了唐泽镇历史民俗博物馆《雪国》展览,并参观了神社、高坂宾馆、许作遗址、老信号中心、清水隧道等。《雪国》文学行走期间。此外,我还参观了唐泽高原和高山植物园的阿尔坡村。回程时,平山带着笔者和部分代表重走当年伊豆半岛舞者走过的路线,在他的伊豆别墅住了一晚,真切感受到了川端康成文学的环境氛围。
1997年举行的国际研讨会
日本川端康成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彻屋彻的亲笔信
1987年,浙江文艺出版社让作者写一本15万字的《雪国》大学生读本》。为了完成草稿,除了准备材料,在访日期间,他游览了镰仓半岛,参观了川端康成纪念馆、故居和镰仓行政官之家,并从干生神社眺望了镰仓的风景和海岸。传记完成后,因故推迟,直到1996年才由付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川端康成传》
到2006年,作者有机会在担任大学行政领导和博士生导师的同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通过统考后,我完成了必要的学位课程,毕业论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川端康成文学研究。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写完了15万字的33,360,《川端康成传》终于通过了答辩。我想,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因为工作等原因,错过了读博的机会。虽然这次我已经500多岁了,但我有时间对川端文学的艺术性和社会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通过对论文的概括性解读和考证,可以更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探究原因,进一步促进以后的研究和教学,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改革开放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不仅被选入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精读课,还被选入了泛读、视听、翻译等课程的教材。在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中,昭和初期,在“三家学派”的形势下,被称为“新感觉派双壁”的横光龙一和川端康成必然会被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会有关于川端康成艺术回归日本、女性审美和自然审美的讨论。1990年后,作者开始参加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工作。除明治文学外,一学期开设了《川端康成文学的艺术性社会性研究》的专题课,是所有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研究生的必修课,主要使用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川端康成文学研究》和《雪国》。该课程从1998年开始,直到提交人于1996年正式退休。上海每年除了近40个学术大师,还有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班。出席人数有时超过本科生,达到50多人,颇受学生欢迎。有些学语言的同学一开始并不喜欢川端康成的文学,但是听了讲座后不仅喜欢,而且对日本文化的精髓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我记得这个硕士课程有以下必须学习的内容:1。新感觉派与意识流。虽然川端康成在新感觉派早期运动中对新感觉的解释和理论阐述清晰而中肯,但川端康成对现代主义的技巧从不生搬硬套,而是拿来借鉴,自成一家,很容易被日本乃至世界的读者接受。2.文本分析——川端文学的叙事方法。在《山之声》的第三章中,川端康成运用了典型的“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叙事手法来表现其作品叙事的感性。在文学创作中,他善于捕捉外界事物赋予他的瞬间感受和意图,以直觉、情感、印象把握瞬间的特殊状态,对现实图景进行分解和重组,构建感觉的世界。3.川端康成文学中的色情3354表现出微妙而神秘的堕落。川端文学中常用省略、暗示、象征、隐喻、共象等方式表现的情色,高雅独特,反映了多种情感。4.艺妓的文化渊源。虽然艺妓出现在昭和时代的大城市和乡村,但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鲁园时代,与日本文化密切相关。通过艺妓神秘而封闭的世界,让世人更实际、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菊与刀”的特质。5.女性审美A——清洁度和饱和度。在日本,洁癖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深刻影响着日本民族的美感和文化心理。干净就是美。但从川端康成文学中男女关系的构成和触物方式来看,其特点是对物的渗透。6.女性美学B——女性观,具象隐喻,理想的注入,哲学思考的内涵。段的文学创作大多以女性为主角,以情爱为主要内容,作品中的情爱往往只有女性。川端康成的女性美学以具象表现、理想倾注和哲理思考为特征。意象不仅可以深化女性美的表达空间,还可以拓展女性美的存在空间。女性的完美理想表现在完美、美丽和奉献。在四川文学中,作家往往将精神与物质、精神与肉体、理想与现实的拷问与思考融入艺术,通过对女性两性关系悖论的建构来体现。7.自然美学3354物哀。段不仅对“哀物”的审美趣味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感情敏感,兴趣盎然,善于联想。“物哀”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一个场景,它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形象。他以深沉的爱和“物我两忘”的虔诚态度,在作品中展现了自然之美。8.自然美学3354神秘,缠绵悱恻,韵味无穷。段的文学创作,除了继承传统美学外,还融入了中世纪神秘妖娆的象征美和缠绵悱恻的情怀。他的意象延伸,会在读者心中掀起跌宕起伏的情感涟漪,极大地催生出神秘、回味、情感之美。9.无常,虚无,消极。日本的无常观从一开始就受到佛教的影响,源于虚无主义的情绪。而且日本人审美理想的本质是“悲美”,是生命的悲剧意识。段文学总是用一双“垂死的眼睛”冷峻而深刻地审视人的一生。主要作品冷艳,幽僻,萦绕死者,呈现出一种苍凉颓废的美。10.典型的中级小说3354川端康成文学的社会研究。川端康成的《战后《雪国》可以说是他文学创作中最具社会性的作品,展现了战后日本的社会风俗。伊藤说,这部小说是作者“对待‘真实’小说创作的态度。”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是川端康成典型的中间体小说。和后来的《山之声》一样,川端康成一生在家庭小说和中间小说的创作上都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在近20年的硕士班教学中,学生们对川端康成文学的上述问题的阐述、讨论、归纳和总结,已经有了很深的感触。有些同学过去只读过中译本,通过对原文的学习,才意识到自己真正了解了川端康成文学,对日本文化的精神实质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历史上,日本处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内,其文学、艺术、美学思想深受中国影响。川端康成文学中的审美形式凝结了东方文学对宇宙人生的崇高追求和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东方人文精神、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的审美积淀。值得我们这些在日本从事川端康成文学教学、研究和翻译的人再接再厉去探索。

对于日本文学和川端康成文学在中国的翻译来说,改革开放40多年具有重要意义。之后《古都》 《世界文学》 《外国文艺》 《译林》 《译海》等文学杂志再次出版并开始发行。《涓涓细流始流,木之欣欣向荣》《日本文学》,是时宇、刘振英翻译的川端康成《外国文艺》和《伊豆的舞女》第一次出版,给当时的读者送去了一份惊喜,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读者对了解外国文化、希望中国文艺繁荣昌盛的强烈期待。
20世纪80年代,川端康成文学的翻译也迎来了一个高潮。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叶译的《水月》和《川端康成小说选》。此外,还有文学思想史的翻译。《33,360,《川端康成散文选》(河北教育出版社版),由高研究员主编,于2007年去世,是迄今为止中国翻译的最大的川端文学选集。高老师的翻译风格接近原著,遣词造句精炼,语言优雅优美,堪称一品。
我总觉得,作为国内高校的日本文学教师和翻译家,我们经历了改革,幸运地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过去的翻译工作中,作者已经翻了川端康成的小说《川端康成十卷集》和几十篇短篇小说。在翻译实践中,作者明白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个外语理解的问题。对书面语和现代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和把握,对文学意境的传递都有深刻的认识。在翻译中,译者要甘于清贫,坐冷板凳,就像慢跑长跑一样。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语言和文学性的突出是必须注意的一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自己的才华和知识越来越厚,越来越丰富。
前年,上海一家出版社为了纪念川端康成逝世50周年,请作者翻译他的5部代表作和其他短篇小说,共计24部。我以为只是川端康成文学翻译的终稿,欣然同意。现在翻译已经基本完成,每本书之后的引言后记都写好了。在这次川端文学的翻译中,从中国传统的“考据—求信—形似—转换”的翻译理论,到高和罗的“超脱形式”和“内外兼修”,我更加努力地在整体上恰当、恰当、传神地表现原作风格,并在这个方向上不懈努力。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原会长)
编辑:彭珊珊
校对:张燕

其他教程

请列举jQuery中常用的实现动画效果的方法(jquery的动画)

2022-8-16 17:14:02

其他教程

适合跑步听的英文劲爆歌曲(跑步音乐推荐节奏感强英文歌曲)

2022-8-16 17:16: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