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学古琴的朋友对古琴调音都很头疼,往往过于依赖调音师的功能,却不知道调音师的调音结果与人耳的听觉习惯是不同的。除此之外,有时候调音师本身的调音音高并不一定在1=F的标准音高上,因此,学习泛音调音法对于学习古琴和练习听音有着重要的意义。步骤如下:1 .首先,借助声音校正器确定4根弦的音高:标准音高下4=G,但通常钢弦乐器可设为4=F#或4=F,丝弦乐器可设为4=E或4=E平;具体音高视琴而定,根据琴的长短和所需的琴弦张力而定(此时调音师往往无能为力,泛音调律不利)。2.用四弦调六弦,四弦四徽的泛音和六弦五徽的泛音一样高。3.用四弦调一弦,四弦七徽的泛音和一弦五徽的泛音一样高。4.用六弦调三弦,六弦七徽的泛音和三弦五徽的泛音一样高。5.用四弦调七弦,四弦五徽的泛音和七弦七徽的泛音一样高。6.用七弦调五弦,七弦五徽的泛音和五弦四徽的泛音一样高。7.用五弦调二弦,五弦七徽的泛音和二弦五徽的泛音一样高。
技巧一:数一数“拍子”来区分区别。当两个差别很小的非常接近的声音同时发出时,可以听到“呜-哦-呜-哦……”的混音,称为“拍子”。两个音调的频率差是多少赫兹(Hz,频率单位),每秒能听到多少“拍”。当你听到那句紧凑的“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当“节拍”无法识别时,说明已经完全校准了。技巧二:“推移”区分苍蝇。很多朋友在校对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两个声音非常接近时,虽然能听出不同,但也分不清孰高孰低。此时,两个音都弹出后,可以用右手指迅速将蝇头向左或向右推(蝇头可以推很小的量,但由此引起的弦的松紧足以改变音高),听“拍”的变化。如果把苍蝇的头向左推,“拍子”会变慢或消失,说明弦音偏高(弦紧),要稍微松弦;相反,如果“拍子音”变得更急促,说明弦音偏低(弦松了),要稍微绷紧弦。同样,如果你把苍蝇头向右推,“拍子音”会变慢,说明弦音低(松),应该紧;“拍音”的突然变化,说明弦音高(紧),应该松。技巧三:“矫枉过正”在演奏中你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事先校准好的琴“跑调”,像脱缰的野马3354突然懈怠,或者像笨弹簧虫3354一波三折。一般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琴的松紧,一个是苍蝇头松紧的不平衡。仔细观察琴头的琴弦、丝绒、琴艺、月山部分,可见琴弦在月山边缘与琴身紧密接触。此点与琴尾“龙胶”之间的弦长为有效弦长(如图),其松紧程度决定了琴弦的音高。在月山山边的外(右)侧,飞头和绒扣(又称绒扣,即拴在弦上的弦)是“无效弦长”,但它们约束了弦的松紧。一般情况下,这两个部分的松紧程度应该是一样的,飞头不会左右滑动,弦音稳定。但是在调弦的时候,桩部的松紧发生了变化,然后转移到琴弦的有效弦长部分,变松或变紧。但由于弦与月山紧密接触,摩擦力大,容易造成飞头滑动卡死,使得左右部分松紧不完全一致。这时候调好的琴其实是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演奏的进行,受琴身和和弦振动的影响,飞头会继续向更紧的一侧轻微移动,因此和弦会“跑”掉。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矫枉过正”,即每次转琴调弦时,用手指轻轻推一下飞头(弦紧时向右推,弦松时向左推),向下压弦,使弦和飞头克服岳山块,滑到弹性平衡位置,可有效防止偏摆。导致琴弦突然松脱的另一个因素是琴端面与琴池的摩擦力不够,容易滑动。在演奏过程中听到钢琴嘎吱作响、松动的声音,常常是“令人恐惧”的。解决办法是在琴池表面均匀涂抹香灰,或者用锉刀将琴端面打毛,增加摩擦力,防止打滑。(如果钢琴太紧,可以用2B铅笔涂抹p之间的接触面
首先用“捏”法弹奏十六弦和二十七弦的散音,听听它们的八度是否和谐;然后分别“捏”出前四弦、后五弦、三六弦、四七弦的散音,听听它们的纯五度音程是否和谐;然后分别“捏”出前三弦、后四弦、四六弦、五七弦的散音,听纯四度音程是否和谐。所谓和,就是两个声音融为一体,你分不清我和你,听不到“拍子”。这种方法既达到了检查的目的,又锻炼了听力,一举两得。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