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直播行业强监管近两年,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意见首次落地。
从“打赏实名制”“打赏限额”到今天提出取消打赏名单、限制高峰时段麦收,这个意见放出了一系列大招,直指直播打赏乱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行业迅速发展成为“粉丝经济”的代表行业,直播打赏成为各平台增加收入的利器。礼物、游艇,甚至打麦单都在不断翻新,未成年人抵挡不住诱惑。
自去年开展以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短视频娱乐等领域为重点的专项整治以来,今年进一步强化了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的措施。《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简称:观点)发布后20天左右,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7家直播平台随机观看直播,发现监管越来越严,卖惨、评丑、打低俗擦边球等直播乱象得到改善,主播也在寻找新的出路。不过连麦PK还是一个热闹的存在。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热气球。加油!”主播打麦,粉丝就成了打赏“炮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测试过程中,直播平台依然可以看到奖励名单,甚至麦麦之间的竞争和惩罚对抗所产生的感官刺激也在直播间上演。
奖励,锚连麦的“远征”
连主播PK都是直播的常用玩法。
“准备带大家出去!”小时榜前10的一个主播,甚至在麦赛之前,就在摩拳擦掌,活跃直播间的气氛。评论区粉丝跃跃欲试。看到主播随机接另一个,对话一开始火药味就很浓。有一方自称“PK的风向标”,让主播感到不快。“这话我不敢说,你敢吗?”
一劳永逸,张力满满。
总的来说,麦赛是连线双方在规定时间内,争夺粉丝给的礼物数量,输的一方会受到惩罚。在果壳财经记者随机观看的这场连麦游戏中,第一场是比拼谁先打进100万。10个硬币对应1元,也就是说100万元相当于10万元。
屏幕上的红蓝血条纹来回波动,没多久一方就被干掉了。至于处罚,就是蹲直播,在直播间后台挂对方的头。
在几轮对决中,两位主播争夺总榜单和某种礼物的价值。其间,主播为了获胜,一度暂停了连麦,称“先叫佣人”。“来吧!把血棒给我!”“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热气球。加油!”“让对面看到我们的实力。”小麦种植过程中,双方激情澎湃。
贝壳财经记者看到,虽然双方粉丝都抛出了天价礼物,但最终还是有一位主播在砸下一大笔钱后做出了最终决定。线上比赛失利后,33个深蹲、33个开合跳、33个蛙跳的惩罚环节也烘托了直播间的气氛。主播气喘吁吁,粉丝疯狂地在评论区输入“加油”。
吞灯泡、用面粉擦脸、吃生鸡蛋在直播间里并不陌生,而就连直播间的小麦大赛,也吸引了不少粉丝用戏剧化的“惩罚”来刷“礼物”。
“谢谢你,大哥哥。去吧。一场5分钟的比赛,就能获得10万以上的奖励。”主播小柔告诉果壳财经记者,一场战斗往往能加强主播和粉丝之间的关系。相比“慢煨”的直播聊天室,省力又划算。
小柔透露,为了刺激粉丝打赏,主播也会私下联系搞剧本卖惨,很多激烈争吵的可能就是剧本。
争做“榜单第一”和“移动广告位”
即使是小麦比赛也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奖励套路,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61队,小蚂蚁,8个家庭成员…记者注意到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主播对粉丝群设置了准入门槛,粉丝可以进入哪个群体是由打赏金额、关注天数等因素决定的。风扇级别也标记在每个ID之后。给主播刷的礼物越多,粉丝级别越高。
平台对于粉丝主播“走出去”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平台都会设置主播排名,包括“小时榜”、“日榜”、“周榜”。平台还会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对主播进行排名。其中PK排位,周榜等。要求粉丝每天打卡。主播一旦报名,就会号召粉丝打榜,争取打赏。
“榜一”是直播间的主导存在,不仅能获得主播的关注,还能获得粉丝的支持。
在一场果壳财经记者观看的连续麦赛中,《榜一》频频刷出独家PK轰炸特效,引得直播间内欢声笑语。在一片哗然中,《名单一》在几分钟内刷出了几十个价值上万的轰炸特效礼物。
其实除了打赏之外,“榜单一”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刺激别人刷礼物。“当每个人都想成为‘顶尖者’时,就会激发竞争。有时候为了刺激消费,公会里的人会帮忙刷,但是这种返程票刷完了还得还给公会。”小柔说。
在高曝光、高粘度的加持下,《榜一》成为了移动广告位。很多商家开始参与直播间,争夺榜单上的一个位置。但是,主播对于大手大脚的“榜单一”从来不吝啬。“去关注名单上的我哥,赶紧的。”连麦获胜后,有主播直接呼吁粉丝多关注“第一”电商。
果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主播发言后几秒钟,对方涨了6000。
除了商家为了涨粉涌入连麦直播间,资方也开始用宣传需求刷存在感。日前,网剧《暗夜行者》正在热播时,两个名为“夜行者”的账号多次跻身某网络名人主播的“头号”位置。据果壳财经记者了解,该账号的荣誉等级已经达到58。按照一般的规则,这意味着它至少要在Tik Tok的直播间里花上几千万。并且有一天晚上在主播的直播间里发了几十条狂欢,每条3000元。
作为奖励,主播全程直播号召粉丝,“现在打开爱奇艺给《暗夜行者》评论和弹幕。这部剧很好看。”同时,直播间还发出了一个口令为“关注网剧《夜行者》”的红包。所有想要领取红包的粉丝都需要在评论区输入这个密码。直播间里还挂着固定的标语“关注网剧的夜行者”。
当晚,主播直播间人数一直保持在万人以上,赞数超200万,多次位列“小时榜”前三。
在严格的监管下,“发烧”、唱歌、运动成为惩罚的主流。
网络直播平台类似于游戏,也有一定的成瘾机制。网络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频发,导致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参与打赏。
5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报告》显示,受理的76起案件中,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仅5岁,当事人年龄在8至16岁之间的案件数量最多,占86.8%。其中充值打赏案例占比超七成,其中游戏充值20例,直播打赏22例,其他充值15例。数据显示,直播悬赏案件平均标的额为69712元,最高涉案金额为61万元。多数案件主张未成年人充值行为不生效,要求返还充值款。
近年来,监管一直在为野蛮生长的直播行业勒紧腰带。早在2019年,国家网信办就组织开展了互联网短视频平台青少年防沉迷试点工作。进入“青春模式”后,用户使用时间有限,服务功能有限,在线时间有限,只能访问e
贝壳财经记者连续多日观看平台直播,发现直播间主播开始控制战斗中的喊话音量。即使输了,惩罚也主要是唱歌,录像,体育。
在贝壳财经记者随机观看的连麦中,由于主播兴奋拉票,页面上弹出了“声音太大”、“处罚不当”等提示。之后主播道歉说会小声点。双方讨论处罚方式,提出鞠躬等要求时,主播打断说“这种可玩性是不允许的,属于尊卑划分,平台不允许”。结果惩罚变成了蹲下跳。
挑战总能激起人的战斗欲望,但前提是战况足够激烈,项目足够刺激。当这种刺激消失后,人们的消费欲望降低。贝壳财经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直播平台的很多主播每次的PK值都只有个位数。
“现在PK不好做。”小柔今年开始转行做货运主播。“PK本来就是靠节目效应刺激出来的,现在平台管控越来越严。以前一些低俗刺激的内容是不允许做的,相应的赠品也比较少。慢慢的,大家都不做了。”
虽然主播比赛有过接连的变化,但是坚持的人也不少。小柔认为,严格控制直播有利于优质主播出来。“很多认真做内容的主播因为不在小时榜,很难走出圈子,而低俗内容被限制后,竞争的是硬核内容。”
7实测平台:惩罚环节还没设置,刷礼物还能上榜。
5月7日,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这是持续近两年的直播行业监管中,首次提出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意见。其中提出了“一个月内取消所有榜单”、“高峰时段单个账号直播间不超过两次小麦PK”、“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年模式”、“成立专门服务团队”等七项具体措施。特别是明确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品”购买、网上支付等奖励服务。
政策落地约20天后,贝壳财经记者在7家直播平台随机观看多日,发现截至5月31日,平台中仍有各种基于“礼物”的榜单。
根据新规,“网站平台应当在本意见发布后一个月内取消奖励名单。禁止单纯基于打赏金额对网络主播进行排名、引流和推荐,禁止基于打赏金额对用户进行排名。”记者浏览注意到,除了礼物,目前两个平台的榜单排名都涉及到观看、人气等互动价值,但并未标注各依据的权重。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平台主播和用户排名依然存在,部分平台将用户打赏排名从显著位置移除。不过还是可以通过点击量或者礼物区看到打赏排名。其中,平台展示列表以贡献值为基础,贡献值的来源描述为“包括对嘉宾的礼物贡献”。
连和“惩罚”带来的感官刺激,吸引未成年人迷失在网络直播的洪流中。此次新规更有针对性,要求“单个账号直播间每天20:00-22:00‘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不得设置‘PK惩罚’环节,不得提供‘PK惩罚’的技术实现,避免诱导和误导未成年人”。
贝壳财经记者随机观看多个直播发现,20:00-22:00两个小时内,7家平台并未对所有连麦主播设置两个封顶,处罚环节也未被禁止。其中,在一系列麦秀中,主播们争抢“飞向纸鹤”,即在15分钟内收到更多来自纸鹤的礼物(单价对应99摇币)。在一片竞选声中,双方赢得了近万只纸鹤,以及相应的奖金
此外,一些平台还为粉丝开放主播会员制度。98元/月可拥有平台基本权益(会员专属勋章、会员入场特效)和主播自定义权益(专属表情、专属群组、专属直播等。).这个会员只在单个主播工作室生效。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该主播了解到,有主播表示已收到平台相关通知,但具体何时执行尚不清楚。
在本次调查中,记者通过7家平台实测看到,未成年人模式已经上线,直播认证时提示人脸和身份认证。根据新规,要求所有平台在首页显著位置显示“未成年模式”。七个平台中有三个可以分两步开启未成年模式,四个平台需要经过“我的-设置-青春模式”三步才能进入未成年模式界面。但是打开软件会提示是否进入“未成年模式”。
开启未成年模式后,记者将在22点被强制注销。如果要继续浏览,需要监护人输入密码。但是未成年模式下,各平台呈现的内容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知识和科普的内容,每天更新不多。有些平台总共只有几十篇,存在重复。
果壳财经记者也试图联系平台上的未成年专用客服团队。7家平台中,只有两家在明显位置设置了未成年专线,另外3家平台客服表示目前尚未设置未成年专线客服。
防止青少年沉迷,新规压实平台责任
行业内直播是平台盈利的重要来源。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网络演出(直播)行业规模将达到1930.3亿元,其中75%的收入将来自打赏分成。
据果壳财经记者统计,2017年至2021年Aauto faster的直播收入分别为79亿、186亿、314亿、332亿和309亿,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3%、91.7%、80.4%、56.5%和38.2%。2019-2021年,虎牙直播收入分别为79.8亿、103.1亿、101.9亿,宇都收入分别为66.2亿、88.5亿、86亿,占比90%左右。
治理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意在为未成年人构筑全面的网络保护屏障。此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所长孙鸿雁对全国八个省份的一万多名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5%的未成年人使用过打赏功能,频繁使用打赏功能的比例为1.6%。“从比例来看,未成年人获得奖励的比例似乎不高,往往奖励更低。但是,中国有1.83亿未成年网民,这么大的基数,哪怕1%也是很多人。”
在孙鸿雁看来,这个意见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未成年人接触直播等重大问题,压实平台责任,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也给了各个平台自主创新的空间。说明国家在管理直播平台服务时坚持规范有序发展的思路,也是为了促进平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她指出,《意见》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实名登记制”怎么落实,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如何配备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专门审计团队等。“这些空间可能会随着未来直播行业的发展和监管进一步细化,会更加完善。”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一方面,青少年缺乏抵御诱惑的能力,而互联网娱乐多以“上瘾”娱乐为主。未成年人很容易被各种网络娱乐所迷惑,占用未成年人学习、成长、体验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互联网娱乐内容缺乏区分度,往往提供超出未成年人精神承受能力的娱乐产品,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青少年参与娱乐,包括游戏、综艺、直播、短视频等诸多娱乐内容,都需要受到限制。不仅是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也是为了限制青少年参与演出、青少年内容供给的适当性、青少年实名参与。
沃互娱创始人兼CEO戴祖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新规要求“单个账号直播间20:00-22:00之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非常细化,影响较大。“PK氛围好,可以在直播间吸引流量,留下来,刺激消费。以后PK少了,直播间的玩法也少了。”
易观文化消费行业高级分析师廖旭华也持相同观点。“单看对未成年人影响不大,但本意见对榜单和PK的限制直接影响到直播运营的核心机制,所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与从业者喜欢按照内容类别(娱乐节目、游戏电竞、虚拟偶像)来分类不同,浙江传媒大学副教授应中迪认为,观点的影响力应该按照头部平台和中小平台来区分。“头部平台更多的收入来自商品的广告和直播。提前主动调整平台规则,收益多元化,这次影响应该不大。但对于一些完全依靠娱乐直播业务,一直靠打榜、PK连麦等方式盈利的中小平台来说,这次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英迪说。
新京报财经记者宋白编辑校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