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
音响发烧友有时称设备为“硬件”,称音乐载体为“软件”。既爱器材又爱音乐的燃友,被称为“胡萝卜加大棒”。记得刚开始发烧的时候,也就是hi-fi刚刚开始在国内蓬勃发展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有些发烧友喜欢听《雷霆》、《玻璃清洗》等“试听碟”。然后,这种不听音乐,经常听打雷打炮的行为就被嘲讽了。然而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国内发烧友的整体音乐素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音乐和录音方面的专家。应该说软硬兼施的发烧友还是很多的。
所谓“音乐载体”,在西方世界,大致按以下顺序发展:爱迪生时代的第一个蜡鼓,然后是柏林人发明的唱盘,78转的快转唱片,33转的慢转唱片(LP),家用磁带和CD唱片。这里只说国内的音乐载体,也就是音乐产品发布时的载体。有些载体是专业用的,从来没有进过户,比如大开口胶带,DAT数字胶带。虽然有少数发烧友在玩,但就不提了。还有一些昙花一现的音乐载体,比如飞利浦大力推广的数字磁带DCC,最后也失败了。索尼的MD光盘最后失败了。
立体声录音出现并流行于慢转录音阶段。之前的78转快转录音都是单声道,每次录音只能装几分钟的音乐,非常不方便。可以说,立体声慢转唱片的流行,让hi-fi产业蓬勃发展。20世纪60-80年代是所谓的“模拟时代”,磁带和LP黑胶唱片是主角。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进入了数字音频时代,CD是这个时代标志性的音乐载体。
010-350000
请注意,物理音乐媒体直到CD才更新。SACD虽然技术规格更高,但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温不火,未来也不太可能有大的发展。它只是CD的更高规格的变体。从2000年开始,CD唱片在全球的销量一直在下滑,而且还在加速下滑,所以不难预见CD是最后一代的实体音乐载体,未来也不会有另一个实体音乐载体来取代它。现在是流媒体的世界。iTunes下载、Spotify等基于云的音乐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国内,绝大多数普通音乐爱好者也是通过互联网和QQ音乐来欣赏和分享音乐,很少有人购买实体CD。
010-35000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烧友”中,购买实体CD的人还是很多的。每次音展,无论是中国还是香港,唱片公司的柜台都是人头攒动,可见实体CD对发烧友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你去中国图书馆的门店或者书店的档案室看,肯定是空的。这一观察表明,CD唱片、LP黑胶等实体音乐载体现在主要依靠发烧友,对普通音乐爱好者的吸引力不大。
国内音频热的主流音乐载体和西方的情况有些不同。在LP滞销唱片的黄金时代,也就是50-70年代,国内的音响发烧友非常少。80年代国内音频热盛行,磁带成为主力,所以国内早期的烧友大多在刚开始发烧的时候就听磁带,玩LP的远远少于听磁带的。80年代末,CD进入快速上升期,CD机和CD迅速进入市场。发烧友作为一个对音质敏感、最有追求的族群,自然最早开始进入CD时代。从80年代末到21世纪,可以说这是CD的黄金十年。当然,时至今日,虽然CD的销量每年都在下降,但是很多发烧友还是愿意购买和收听CD,每年仍然有大量的新音乐专辑以CD的形式销售。CD带来的物理感受是流媒体无法替代的。播放CD的仪式感,收藏CD的图书馆般的感觉,是流媒体无法替代的。所以对于国内发烧友,尤其是老发烧友来说,CD机和CD是最重要的实体音乐载体。当然,近几年发烧友开始陆续卖CD(抢完曲目留着),进入了流媒体的发烧期。
010-350000
关于CD,有几个地方是初烧要掌握的。我将在此列出并详细说明:
1.CD的首页和再版。一般来说,头版CD,也就是某个录音第一次以CD的形式发行,往往是最贵的(高价版),装帧和制作也是最好的。从记录号的后缀或字母也可以判断出是不是首页,比如环球影业的品牌,德卡,DG等。首页CD的后缀往往是字母H,代表高价版。百代的唱片代表首字母为CDC的高价版本。一段录音在高价版发行后,经过一定时间,很可能会在中价版再版。这时候价格就会降低,装订可能就没那么考究了。之后可能会发布廉价版。便宜的CD往往会把说明书简化成单页,这样可以降低制作成本,印刷质量也可能下降。
010-350000
因此,请注意,唱片公司可能会多次发布一段录音。一般头版只有一次,后面各种转载,理论上可以很多,尤其是一些热门类型的录音。转载的唱片往往基于某个主题,有的基于作曲家,有的基于表演者,有的基于音乐风格,音乐主题,等等。近年来,各种环保的“包子菜”大行其道,而且大多是怀旧的,也就是说,以前发行过甚至翻印过几次的录音,以某种名义再次翻印。
对环保包子菜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2e0ge.html.
作为一般原则,请记住:头版盘和高价版是制作最精美,最有收藏价值的。一段录音的“头版”通常只有一次,但会被转载多次,甚至无数次。一张唱片还可以转到其他唱片公司翻印,有的唱片公司专门翻印其他品牌的绝版唱片。也有一些发烧友追求头版和老版,因为他们认为老版光盘的声音更好。在二手市场上,所有没有ifpi码的旧CD、全银戒指、半银戒指的价格都会明显高于现在的新。关于这个问题,请参考我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2e8aj.html.
2.DDD又补充了一句。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经常被初烧问到。专辑封面上标注的DDD、ADD、AAD是什么意思?d代表数字,即数字,A代表模拟,即模拟。我们还记得解码器的英文“DAC”吗?这里D是数字,A是模拟,C是转换,DAC是数字转换成模拟的过程和设备。还有一种产品叫ADC,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和设备。如果我们想把模拟音乐载体带或黑胶唱片转换成数字音频唱片
在唱片封底的三个字母标志中,第一个字母表示录音模式,第二个字母表示混音模式,第三个字母表示编辑模式。很明显,CD的第三个字母一定是D,CD是数字音频的载体。如果第一个字母是D,说明原始录音是数字录音,是用数字录音机录制的(录制在DAT或硬盘上)。记住数码录音是80年代才开始的,80年代以后的录音大部分都是数码的。如果第一个字母是A,说明是模拟录音,也就是用模拟录音机录音(录制在专业的开场磁带上)。1980年以前的录音通常是ADI公司录制的,所以CD出版的时候是ADD或者AAD。
中间的字母呢?它显示了混音的方式,即录音在编辑和制作时,是在模拟设备上制作还是在数字母带或数字设备上制作。这两种方式有区别吗?是的,有。如果模拟磁带是混合的,每一次编辑和复制都会带来一点噪底和失真。如果拷贝多次,噪底会清晰可闻,但是拷贝n次数字母带,不会增加噪底,所以声音特别干净,“信噪比”特别高。不过也有爱好者喜欢模拟混音,觉得它的声音更柔和,更听得见。但是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AAD的CD一般都是早期出版的CD,但是近几年几乎都是ADD。我们可以找两个不同版本的AAD,加入一些碟片,它们的声音会不一样。爸爸,是吗?也就是在数字模式下录音,但又切换回模拟模式进行编辑,最后又切换回数字音频并发布CD?据说有,不过很精彩,不用在意。
3.关于“XXCD”的问题。小心,市面上有一些名字在CD之前的碟片。还有HDCD、XRCD、HQCD、蓝光CD、SHM-CD等等。一些最初的烧伤会把它们和SACD混在一起。提醒大家,这些XXCD之间的唯一区别是SACD。SACD是一种规格明显高于CD、音质超高、技术规格目前最高的碟片音乐载体。除了SACD,其他XXCD的技术规格都一样,都是普通CD。普通CD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脉码调制方式、16位、44100Hz采样频率的数字音频载体。PCM是什么意思?它是“脉码调制”的缩写,是最主流的数字音频格式之一。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可以去wiki或者百度百科咨询。目前有两种数字音频格式:PCM和DSD。CD是PCM格式,而SACD是DSD格式。DSD这个词是不是也很耳熟?这个以后再说吧。
010-350000那些XXCD,既然都是CD的技术规范,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特殊处理或标准,如HDCD、XRCD,另一种是光盘采用不同于常规的特殊材料制成。HQCD,蓝光CD,SHM-CD都属于这一类。为什么要用特殊材料?因为不同的涂层和碟片材质确实会影响声音。特别是会影响激光的反射率和激光头读取盘面数据的准确性。这种做法的极致就是几千元的“玻璃光盘”。CD用的玻璃不是普通玻璃,是用来做高档相机镜头的玻璃!所以价格很贵,制作工艺也不是批量压制,而是单片烧,一个一个低速烧,费时,所以贵。我听说过CD,声音确实很震撼,这也说明了CD的材质会对声音产生多大的影响。著名录音师李小培曾说过,作为录音师,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听过的母带和最终的CD产品。——母带的声音还是有明显的声音差距的,比较稳定,而CD的声音比较细,飘(他的原话)。但他认为玻璃CD的声音与母带高度接近。虽然很少有人愿意花几千块钱买玻璃CD,即使买了也还是当做收藏,但是产品本身最能说明CD材质对声音的影响。数据一模一样,规格还是CD的规格,只是碟片材质不同!如果玻璃光盘的材料能应用到SACD制造“玻璃SACD”,它将是历史上最好的光盘载体。
最后,大家要记住,XXCD都是商业名称,企业可以随便起名字,只要市场能接受。也许以后会有更多XXCD风格的名字。如果你喜欢,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觉得声音好听,可以记住它们。如果你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就不用管他们了。反正都是CD!只有SACD是不同的。在技术规格上完全是CD以上的东西。
4.在过去,刻录光盘非常流行。很多发烧友买来空白CD-R刻录原声CD的音轨,作为原声CD的“拷贝”收藏欣赏。近年来,玩CD-R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接近灭绝。关于刻录光盘,要记住,首先,它的音质肯定不如原盘,虽然它的“数据”和原盘一模一样。我以前解释过这个机制。主要原因是刻录盘的刻录方式与原版CD不同。原版光盘是通过表面的凹坑来记录二进制数据的(激光照射平面和凹坑时完全不同的反射光束造成两种对比状态),而记录光盘表面是平坦的,没有凹坑。两种不同的状态由加热后会改变反射率的特殊染料来表示,从而记录二进制数据。为什么原版CD和CD-R的声音不一样?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原版光盘的数据记录方式,使得光学头读取数据越来越容易,光学头的工作状态更好。在读取CD-R的数据时可以无错误地读取,但光学头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实际的听觉感受是CD-R的声音会更细,缺少一点厚度,更容易轻。在一个好的系统上,这种差异是很明显的。
010-350000
当然,不同的空白CD-r和不同的刻录机会影响刻录光盘的音质。这些都是有发烧友成熟经验的东西。有烧友专门做这些的。哪款CD-R声音好,哪款刻录机效果好,在圈内都有确定的评价。尤其是刻录机,在刻录光盘的过程中,事实上会产生误差。一般这种微小的误差不足以造成误差,但是会带来读盘时的抖动,从而影响重放的声音。一些追求极致的发烧友,用好的电源为录音机服务,在家用电干扰最小的半夜点着,就是为了尽可能把这个点着误差降到最低。但无论发生什么,CD-R总会比原版CD差一点点。这是我前面提到的完全不同的数据记录方式造成的。
不管怎么说,现在还在玩光盘刻录的发烧友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直接用电脑或者流媒体播放器播放音轨,而不是在CD-R上刻录音轨,CD-R的概念可以写进发烧友的历史书了。
先说“流媒体”。乐迷欣赏的流媒体音乐只有三种:未压缩的原始音频格式wav和aiff,无损压缩音频格式flac,Apple Loss,ape,有损压缩mp3,aac等。以上三类音轨格式都是脉码调制的数字音轨,近年来也有一些DSD编码的数字音轨。音轨的来源包括:原版CD抢轨、唱片公司官方发行下载(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多)、iTunes发行下载、粉丝从黑胶唱片、磁带等模拟载体转录、粉丝间分享等等。D格式的音频基本上是由来自SACD的歌迷自己抓取的。在国外,如果想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音轨,是要付费的,无论是iTunes、Spotify还是从唱片公司网站购买下载。但是在中国,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音轨都是免费的,通过论坛、网站、BT分享。淘宝上有一些经销商,低价出售大量的音轨。花一点钱就能买到一个装满音轨的大硬盘。也就是说,在中国获取音轨的成本很低,远低于购买CD。当然,音轨不能带来CD的物理感觉,但如果只要求听也是一样的。
010-350000
流媒体与CD相比,在技术规格上可以有优势。俗称“母带级”或“高清音轨”或“高比特率音轨”,指的是规格高于CD的音轨。光盘的规格是什么?如前所述,它是一个16位、44100Hz的采样频率(简称16/44)。该技术规格可以带来20-20,000 Hz的频率响应和大约96 dB的动态范围。而数字母带的规格,也就是现在的数字录音机的技术规格,大多是24位,96000Hz(简称24/96),高于CD的规格。所以CD实际上是一个压缩产品——原厂数字录音机录制的24/96音频信号,是在24/96规格上混音编辑的。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数字压缩,也就是降采样,变成16/44规格,这样才能做成CD。这种下采样过程有点像我们使用Photoshop或ACDSee来压缩图片。当然,CD的16/44规格已经足够好了,这是CD音质的技术保障。不过原版的数码母带,24/96那种,确实听起来比较好听。因此,发烧友们通常将比CD技术规格更高的音轨,如24/88、24/96甚至24/192音轨,称为“大师级高清音轨”。目前业内常用的母带规格是24/96,所以24/96音轨最多,24/192音轨也有,但很少。有单独的主音轨,采样频率为32位/384000Hz,这是目前的极限。这种规格的数字录音机和混音器极为罕见。
需要注意的是,网上有很多高比特率的母带音轨,其实都是假的。也就是说,原始录音本身根本不是32位,而是24位甚至16位,然后通过算法转换成32位。不会有意思,听起来也不好听。让我们记住一个事实,大多数录音设备仍然是24位的,所以不可能有很多32位的音轨。超过32位就更不可能了。没有这样的设备。
从播放的角度来说,高码率音轨的播放难度只是更高,对播放设备的要求更高,所以很多播放设备(解码器、播放器等)的音质。)不尽如人意。最常见的问题是声音倾向于细、亮、解析,但缺乏饱满度和厚度。在很多系统上,还不如播放CD规格的16/44呢!所以高码率的音轨可能听起来不好听,但是文件更大,占用存储空间更大,这是肯定的。同时要知道,绝大多数的音乐资源只有CD标准的音轨(简单的抓CD就可以获得),而没有高码率的音轨可以获得。目前高码率音轨的来源有:少数发烧唱片公司正式发行,粉丝自己抓黑胶唱片。在后一种情况下,音轨的质量也取决于用于采集的设备。SACD也可以通过特殊方式捕捉高比特率的音频轨道,但它是DSD格式,而不是PCM格式,因此只有少数解码器和播放器支持播放。一句话总结:目前高码率音轨的音乐资源还是很少的,大部分音乐我们都拿不到高码率的音轨。所以16/44的规格,也就是CD品质的音轨,还是绝对的主流。有些发烧友痴迷于高收视率的音乐,那么他们的音乐欣赏一定很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