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憾的人生观(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时代)

作者:宋宝珍6月12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的日子。70年前,在史家胡同56号一个普通院落,北京人艺宣告成立。今年院庆之夜,首都剧场依然上演经典话剧《茶馆》,剧场门外依然是一票难求,节目单上顾问名单里依然印着蓝天野先生的名字,可是我

作者:宋宝珍
6月12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70周年。70年前,北京人艺在时嘉胡同56号的一个普通院子里成立。今年的周年庆之夜,首都剧场依然上演了经典剧目《茶馆》,剧场外依然一票难求。节目单的顾问名单上还印着蓝天野老师的名字,但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他高大的身影。6月8日中午,95岁的兰老师与世长辞。天地间,就像一眨眼的功夫。接下来的几天,北京晚上总是下雨。我知道有一种心雨流进了我的心里。
我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蓝先生从北京人艺退休。我一直很佩服兰先生的名声。平时只在剧院和研讨会上认识,很少交谈。2015年,电视台将制作一部关于兰老师的专题纪录片。制作人告诉我,兰老师想让我谈谈他的表演。我接到电话时的反应是“哦,真的吗?”兰老师德高望重,余生为时已晚。他怎么能胡说八道呢?
2016年,我主持了一个话剧艺术家的采访调研项目,有一次约好去兰老师家拜访。我的同事李和我在一起。我们敲了兰老师的门,兰老师亲自来开门。他的家和他的人一样安静优雅。我们和他一起进了书房,印象很深。墙上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他的椅子旁边,一根鹰在空中飞翔。兰老师早年在国立北平艺专学习油画,后随老师学习中国画。他的字画精致典雅。兰老师告诉我,“我小时候性格很内向,见了陌生人都不会说话。我躲了起来。我从来没想过我会成为一名演员。”就这样,用一种安抚的语气,他亲切地拉起了自己的日常。
人们总说北京人艺是有文化的剧院。我觉得这个说法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四大》、《国老草》、《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戏剧民族化的典范》等一大批闪耀的明星和经典的剧目,更重要的是剧院里的人文气息,犹如松林间明月,山石上清流。是一种温雅的文化,是在艺术里的,坐在兰老师对面,我能感受到其中的真谛。兰老师不喜欢别人叫他艺术家,表演大师。他说他是一名演员。就好像真的元青花就在那里,人们总会被它的内在气息所震撼,只有仿的东西才会大放异彩。在舞台上,兰先生塑造的艺术形象,看似自带光环,但回到生活中,却又低调而快乐。
人们熟悉的是蓝老师,他是《渴望》里一位尊贵的沪生爸爸。他离家已久,余生被劫,大有脱胎换骨之势。只一个回眸,兰老师就展现了很多“想说就说”的人生。他就是《封神榜》里永恒的姜子牙。只要他站在那里,那就是姜太公。他心中有虎,嗅玫瑰,仙风道骨,懂轮回。这些是他电视剧里的形象。其实他最喜欢的是话剧。
早在40年代,他就被苏敏先生拉入祖国剧团,他还参加了二号话剧队,都是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青年进步组织。18岁入党,19岁主演郭沫若《孔雀胆》。他还参与了李健吾的《青春》、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和师陀改编的《夜店》。他的姐姐和姐夫早年参加革命,在解放区当过文职干部。解放前夕,他家一度成为党的地下交通台,他成了地下交通员。后来形势危急,二剧队接到党组织命令,离开北平进入沧州解放区。到了那里,接待他们的人说:你们既然进了解放区,在国统区还有亲戚朋友,还有很多关系。为了不被牵连或影响,每个人都得改名。因为没有时间去想,也许是出于对一个新生奔跑的喜悦,兰老师脱口而出了“蓝天野”两个字。他的名字并不意味着
兰老师的戏剧缘分从苏敏老师开始,两人成为同一个剧场的终身知己。我记得在周年纪念的时候是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主持人在座谈会上发言时,念出了兰老师的名字,苏老师笑着说:“地上容不下他,只好去野外了!”引起了大家的笑声。笑声还在耳边回响,两位老师却在天堂相遇。
北京人艺成立那年,兰老师25岁,踌躇满志,焦菊隐老师却让他在曹禺老师的《明朗的天》中扮演亲美反派医生蒋道宗。他的声音又高又尖。他很难受,后来换了解放军政委。50年代中期,苏联专家来到中央戏剧学院,开办了导演培训班和表演培训班。两个班兰老师都参加了。完成学业后,她还在北京人艺开办了学员培训班,用Si制的戏剧方法培训演员。
1956年12月,老舍老师来到北京人艺读他的剧本《茶馆》。剧院决定排练,并鼓励演员申请角色。兰老师一时不知道该玩什么,就没报。让他扮演秦的秦先生是导演焦菊隐和剧院的决定。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成为了令人难忘的经典。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兰老师收集了1000多张各种角色的照片,揣摩他们的外在特征。在第一幕中,他展示了秦作为新兴社会力量的嚣张气焰。当卖孩子的女人恳求他时,他打算给点钱,但突然他变得不耐烦了,挥挥手走开了。常师傅出于怜悯,给了母女俩两碗腐肉面,叫她们“出去吃”。常爷爷的行为明显触犯了八旗子弟爵士的威严,敢违逆自己,太放肆了。这一幕,秦师傅漫不经心地看着小茶托。这个动作的含义显示了骄傲的一面:古董难得。我家有很多。谁在乎你付一碗烂肉面?在第三幕中,秦先生扮演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与第一幕相比,他完全不同了。年轻时目光犀利,豪言壮语姗姗来迟。第三幕,他颤抖着,怨恨着,吃苦着,灾难着,有一种想对一个人说些什么的冲动。他悲痛欲绝,心如死灰,朝自己扔纸钱。
1957年,蓝老师在《北京人》中饰演曾。他以为自己能演好这个角色,但总觉得这个角色不够精彩,于是反复看剧本,自己思考,最后才明白《北京人》其实是一部很“冷”的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一群有教养有才华的人无所事事,又无聊又累,却又离不开。他们只能一起“腐烂”。如果他们还想呼吸新鲜空气,他们必须出去。然而,曾是一只断了翅膀的鸽子。他不会飞,世界对他变得冷漠。腐朽文化的“霉味”包围着他,他把自己麻醉在鸦片烟中。当他彻底无聊的时候,再也找不到生活的支点,只能以服毒告终。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甚至请人学习如何养鸽子。他说,“演员角色的塑造永远不应该从拿到剧本之后开始,而应该从决定做演员的那一天开始。对于你塑造的人物,你要像你生活中最熟悉的人一样。你一听到窗外的脚步声,就知道这是谁了。”
1959年北京人艺彩排《蔡文姬》,兰老师演董思。这个人在全剧中的任务就是在蔡文姬沉溺于悲痛时说出两段真话,让文熙从悲痛中变得开朗。这个角色几乎没有什么特点,甚至还有一种略带色彩的心理情绪。兰老师丰富了人物语言背后的人物心理,把一个没有戏份的人物,强行塑造出一种站立的形象感。
上世纪80年代,蓝先生执导《吴王金戈越王剑》。他让石扮演一个卷起裤腿下河打鱼的渔家姑娘,卷起袖子洗纱织布,这样舞台上的表演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缓缓展开。2011年,84岁的兰老师在《家》中饰演冯乐山。没有刻意表现出他虐待狂的一面,而是把他演成了一个有身份的士绅,表演了他善良和道貌岸然背后令人震惊的邪恶。2012年主演北京人艺60周年话剧《甲子园》。2015年重新执导《贵妇还乡》。2016年主演重磅剧《冬之旅》。2020年,以93岁高龄登台饰演冯乐山。2022年初,他到剧院排练场指导排练.他担任舞台监督,设计舞台美术和人物造型.曾获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他获得了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兰老师说:“对于演员来说,表演技巧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生活积累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一个演员的表演要能让观众享受到一种艺术,受到文化的熏陶”;“艺术不能将就,但要讲究。无论角色的大小,角色的轻重,只要站在舞台上,演员就有责任和义务成功塑造角色。”我老师的一生,我都是死磕的。他无愧于时代,无怨无悔的戏剧,无怨无悔的人生。
(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所长)
原标题:无愧于时代戏剧无悔人生无悔——缅怀蓝天野老师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剪辑教程

车音界汽车音响(现在汽车音响)

2022-7-8 15:09:57

剪辑教程

正面GIF:身体强壮!哥哥的胸力很惊人,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

2022-7-8 15:12: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