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直播间不就是高考作文最好的例子吗?
作者|薛亚萍
编辑|颜飞
来源|便当财经(ID:大雄范)
一夜之间,朋友圈被新东方的“双语送”刷屏。
6月10日,在新东方旗下的《东方精选》直播间,自称8年教过50万学生的英语老师董,带货时不忘大秀英英语:“怎么说‘原切’牛排?原创切割,”“我可以把它们(你)比作夏日吗?)”
双语授课引来了观众的好评,很多人甚至来直播间上“英语课”。评论区也充斥着“免费学英语”“我是来学英语的”,还有网友戏称“唯一一个我想让孩子看的直播工作室”。
除了教英语,董还当了历史老师、哲学老师、语文老师、脱口秀演员,讲“高级段子”,引起网友在评论区对余的担心,“小心李生日把他挖走了”。
这种把送货和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直播方式,让很多人耳目一新,纷纷评论“这不是送货直播,是直播课”“董口才太好了,请给个文字版”“听说有大人要去买书”“这个直播间知识真丰富,我喜欢这种送货方式”。
直播进行到一半,新东方创始人余出现在直播间参与互动。最高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0万,他在当晚冲进了Tik Tok盘点榜第二名。
六个月前,余在做了他的第一次现场表演。拥有500万粉丝的于直播间带来了500万的商品,而东方精选的销量只有47万。红人点集数据显示,昨日东方甄嬛18小时销售额达1468.95万元,比开播之初增长近30倍。
与此同时,新东方的股价不断上涨。6月10日,新东方美股报16.21美元,当日涨幅超10%;与今年3月中旬8.40美元的52周低点相比,新东方的股价在过去3个月里反弹了近100%。
经过半年的直播投放,余和新东方终于通过双语投放找到了自己的路。
余自己也颇为得意。6月8日,他在微信官方账号中的个人微信“老余八卦”上发帖,称自己去年成立了“东方精选”,希望开辟一条与教育关系不大的农产品之路。现在半年过去了,已经有了稳定的销量,开启了我们自己品牌的农产品之路。
于表示,本周成立了“新东方直播工作室”团队,推广新东方的优质教育产品和其他优质教育相关产品,包括书籍、智能软硬件学习设备、学习相关文具等。“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个平台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产品销售平台。”
余甚至把自己的经历跟周分享。6月9日,参加某论坛活动的周说,他最近拜访了余。“他很自豪地说,他现在在网上推荐一本书,能卖出几万本,一年能赚不少钱。”
60岁的余,带货直播转型之初,销量惨淡,很多人认为余坚持不下去了。半年后,余竟然走出了一条“双语教学”之路,这是以前从未想过的。那些主动或被动直播商品的上一代创业者,在经历了最初的模仿和“硬抑郁”后,开始寻找更符合自身优势的成长路径。
进入直播领域之初,余就有些放不下理想主义的架子。
第一场直播,他发表了长篇大论,“塔里木河的水开始流动,雨水丰沛,弥漫着江南的味道。”
,风景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丰富而具有知识性,但是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是耳目一新,是猎奇,是对这位老牌企业家转型的支持。
如果说俞敏洪当初的风格是“直播像上课”,那么如今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的带货方式就是“直播上课”,在中英文之间随心切换,甚至在白板上写下重点单词,没有刻意卖弄,倒像是一位正在上课的老师,不仅给大家介绍所学(卖)物品,还要和同学(观众)互动,真正把直播间的观众当成了同学。
早已离开课堂的成年人找到了上课的感觉,也有曾在新东方上课的人看了直播后评论称,“还是我记忆中的新东方,老师多才多艺有能力,上课还要唱首歌。”
俞敏洪已经远离课堂很多年,出现更多的场合不是会议室,就是千万人的演讲场合,很少再和同学们亲切互动。当俞敏洪现身10日晚间的直播间时,评论区都在让俞敏洪用英文带货,奈何俞敏洪老师并没有,反倒让直播间网友开始“嫌弃”他,纷纷直呼“俞敏洪别耽误主播卖货了,想听主播用英文卖货”。
但是大多数观众并不会因为双语教学就下单。半年多以来,东方甄选直播间的选品已经大有不同。
半年前,俞敏洪和东方甄选直播间初次直播带货,卖的是农产品里的“奢侈品”,评论区也是满屏的“买不起”“太贵了”“吃不起”。
比如,15颗平石头苹果128元、8斤稻花香大米268元,价格最贵的还有960元的兆丰有机特制颗粒粉。那时候,俞敏洪坚持“我们不是选择最便宜的农产品,是最好最有品质的。”
相比之下,如今东方甄选的产品明显接地气多了,性价比也更高了。
例如,长粒香米5kg售价58元,五常稻香米5kg售价89元;陕西洛川苹果5斤中果售价37.9元。而且俞敏洪开始尝试洞察用户消费心理,多次在直播间强调,“我们不要卖预售”。
在直播间,销售额排名前五的有三种都是图书。销量最高的是售价148元的《DK博物大百科》,全场销售额257万元;其次是售价68元的“唐诗+宋词+诗经”,全场销售额257万元;销售额也达到了98.19万元。
半年前,俞敏洪的转型并不被看好。
当外界还在感慨俞敏洪首播500万销售惨淡的时候,没想到,一周之后,在没有俞敏洪的直播间,东方甄选的销售额停留在几十万的级别。
据报道,东方甄选从2021年12月29日到2022年1月4日的7场直播,累计销售额不足90万。开播两个月以来,东方甄选直播间26场直播销售额454万元。
一时间,外界对俞敏洪的质疑也不断,“价格贵”、“选品差”,甚至质疑“体面退场”的俞敏洪转型直播带货是不是走错路了,毕竟这和当初“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亿?”的目标相差甚远。
虽然带货成绩他自己看了也着急,但是俞敏洪有一个特点,坚持了就会做下去。
俞敏洪
今年1月10日,俞敏洪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称,“现在东方甄选刚刚开始,每天的销售额还少得可怜,只有几十万块钱。但有了开始,有了目标,就没有了退路,就有了前进的理由和动力。”
俞敏洪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好的结果自然会来。在过去几十年里,直播转型只是俞敏洪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次挫折,他曾多次处于更危急的局势中,但最终都转危为安。
比如,当初为了改良公司治理结构,俞敏洪用了半年的时间,让家族成员离开了新东方管理层,为公司治理的专业化奠定基础。又比如,新东方2015年前后陷入利润每年下降百分之十几的困境。俞敏洪重新整顿新东方,让考核指标都指向教学质量的提升,还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地做事情》。一年多的时间,新东方的业务回升了。
俞敏洪曾写道,“任何商业模式都一样,要搞清楚最核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再把它做到极致,需要这种核心服务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经过半年的改进,新东方“带货+教学”的直播方式趋于成熟。
据相关媒体报道,“东方甄选”直播间近90天直播场次达88次,90天带货额超6400万元。俞敏洪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表示,在6月2日的东方甄选直播间,销售额接近200万元。此外,根据红人点集数据显示,6月10日的直播,让东方甄选直播间粉丝增量达41万。
俞敏洪和东方甄选的“双语直播”,不禁让人想起,今年高考全国甲卷引用《红楼梦》的作文命题:众人给匾额题目,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景独创。
人生不过是模仿,借鉴,创新三部曲,当众多带货博主还走在模仿和借鉴的路上,在直播间声嘶力竭,大声吼着“倒数三个数,三、二、一,上链接”的时候,俞敏洪已经结合新东方特色,以别具一格的带货方式走在了创新的路上。
其实,这些年,投身直播带货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例如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巴九灵创始人吴晓波、当当网李国庆等,但是从结果来看,带货之路显然走得颇为曲折。
例如,同样打造“知识分子人设”进行“知识直播”的吴晓波,在直播间大讲品牌背后的历史故事,但是在淘宝的首场直播就遭遇了翻车,虽然5个多小时的直播换来了2200万元的GMV(商品交易总额),但是被媒体曝出,某奶粉商家交了60万坑位费,带货仅15罐。
事后,吴晓波也不得不承认效果不佳,还发文《十五罐》自我反省“都是自信害死了我”。结果,第二场淘宝直播,翻车更严重了,GMV降至500多万。
不过,吴晓波毕竟不靠直播带货吃饭。而不同于其他企业家把带货当作“玩票”,俞敏洪需要把直播带货做成主业。
受校外培训监管政策、各地疫情等因素影响,上一财季,新东方净营收6.14亿美元,同比下降48.4%;股东应占净亏损1.22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80.9%。
除了双语直播外,新东方的转型之路也还在继续。
根据《证券之星》报道,2021年下半年起,新东方新成立的公司超过50家,平均三天成立一家新公司,业务覆盖直播带货、农产品销售、教育产品销售、素质教育培训,甚至是投资拍电影都被视作转型新方向。
成长最快的是直播带货。半年的时间,俞敏洪不仅带着他的团队摸索出了一种别致的带货方式,还研究起了直播经济,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我把直播经济叫做商业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大卖场,第二次是电商,第三次就是直播带货。”
如今的东方甄选,俨然成为新东方转型的首个“样板工程”。
俞敏洪在5月份的空中亚布力论坛上表示,新东方背后有两套体系:第一套是新东方的销售体系,以东方甄选直播平台为核心,未来扩大成一个综合销售体系;第二套是新东方的产品体系,包括外部产品体系和自有产品库。
不过,如今的东方臻选直播间虽然热闹,但这种喧嚣的背后,有多少是冲着新奇的双语直播而来,有多少是被商品所吸引,仍然需要打上问号。整体来看,它的体量和影响力都算不上抖音带货圈的顶流。
另一方面,俞敏洪和新东方想要在带货直播上更进一步,除了双语直播之类的妙手外,势必也要向其他大主播一样,深入到供应链的上游,从根本上掌握商品价格话语权。这对于仍处于低谷的新东方而言,将是长期而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投入负担。
双语直播虽好,但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依靠英语起家的俞敏洪,在尝到了这门传统艺能嫁接到直播带货的新红利之后,仍然需要经历直播带货的漫长打怪升级。